第131章 爭议(求关注求支持)(2/2)
刘隱这时还是没有开口,转而起身起步来。
刘台、刘都知道这是刘隱思考事情的习惯,便也都声,等待刘隱开口。
刘隱了一阵,在舆图前站定,双手负后,缓缓问道:“二弟以为连州非取不可?”
“非取不可!”刘台很確定地道。御敌於岭北之外,是他的既定设想。
刘隱仰著头,看著舆图上的连州,下决心道:“既如此,那便依你所言,此事,由你全权办理。”
刘隱自然知道刘台的这个策略是有爭议的,但他选择信任刘台。
一来,是刘台一直以来的献策都没有出过什么问题。
二来,任何人任何事焉能时时处处完美呢?
刘台闻言,心中很是感动,慨然应道:“刘台遵命!弟定不负此命!”
玛德,自家大哥如此相信自己,就是自己脱一层皮,也得把这事办成办漂亮了!
一旁的刘也没有继续说话,他位置摆得很正。
自己只是个谋土,既然谋主决定了,那就全力帮助谋主达成目標即可。
“三刘”组合不三流!
事情既已议定,刘台当即风风火火离去,找池元去了。
刘台先去了监军院,结果被告知池元去海阳馆了,刘台又马不停蹄往城南而去。
过了一会,刘台在海阳馆市舶使衙署见到了池元。
池元很热情地接待刘台,毕竟刘台可是他的財主。
寒暄过后,池元问道:“二郎君既然找到此处,必然是先去了监军院吧?不知有何事如此著急找池某?”
池元心里想著和刘隱兄弟打好关係,在能亲近地称呼的场合,就绝不用官职来称呼。
刘台也不和他客气,单刀直入道:“台此来是有事相求。不知使君与韩太尉关係如何?”
此前昭宗已任韩建为检校太尉,故而刘台有此称呼。
听到刘台所求与韩建相关,池元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微微变了变脸色。
问道:“不知二郎君所为何事?某在华州之时,与韩太尉略有交通。”
池元不知道刘台找韩建做什么,因而也没把话说死。
“实不相瞒,我等欲请韩太尉玉成一事,但与韩太尉素无来往,不知从何做起,故特来求教。”
“敢问二郎君,此事可与韩太尉有利害瓜葛?”池元小心问道。
“並无。”
听到刘台的回答,池元心下鬆了口气,说道:“如此,此事当不难为。”
“二郎君可预备二份礼,寻韩太尉书记李巨川疏通关节后,再持重礼面陈韩太尉,此事应成矣。”
池元口中的李巨川乃是陇右人,乾符年间中进士。后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闢为书记。
王重荣死后,被贬为汉中豫。未几,又被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闢为记室。
杨守亮后被李茂贞所破,欲投奔李克用时,为韩建所擒获,李巨川亦一同被擒。
李巨川於转运途中,题诗於树叶上给到韩建,词情哀鸣,为韩建所赏识,遂欣然解缚。
杨守亮死后,韩建即命李巨川为掌书记。
前文提到的韩建传文四方,请助粮餉於行在的文,便是出自李巨川之手。
昭宗因此深重之,而李巨川亦因此而名闻於天下。
只可惜最后李巨川做了替死鬼,替韩建背锅,为朱温所杀。
听了池元之言,刘台亦醒转过来,自己怎么忘了李巨川这个人。
好多事就是这样,明明应该想到的,却不知何故,总是隔了一层,就是想不到。
待別人提起,才恍然大悟。
走李巨川这条路,应是没疑问了。
但这个礼该如何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