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主帅与副帅(2/2)
《三国志》上说,全琮担任將领的时候临阵奋不顾身,十分勇决,而当他担任统帅之后则能著眼於大局,不临险境,常常以计谋取胜,受到孙权的信任重用。
但诸葛瑾忽然想起一事,急忙提醒道:“我听说为了防备曹魏的南侵,吴王想要將子璜调去建业附近的洞口,增加防御力量,这么做会不会…”
“洞口那边有宛陵侯吕子衡在,统辖建业周边各郡军队,手下还有像孙韶这样的勇將,暂时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且消息应该还没有传出去,曹魏必然以为我们还处於胜势,暂时不会行动。”
陆逊已经下定了决心,说道:“等吴王的詔令肯定来不及,我即刻下令,让全琮率本部人马即刻前往豫章郡,担当起指挥这次大战的职责。”
说到此处,他看了看诸葛瑾,拱手道:“还请子瑜兄帮忙,起草一份给吴王奏摺,说清事情原委以及我们的部署,让他饶恕我们的擅专之罪。”
其实陆逊也是饱学之士,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但他终究是主帅,统领著吴军的精锐之师,若是由诸葛瑾与他联名上奏,也可以使吴王更为放心。
两人商议已定,便当即写好军令、奏摺,连夜派八百里加急的快马送了出去,这才有空坐下来端起杯子,发现热水早已经冷了。
“张苞如何处置?”
听到诸葛瑾的问题,陆逊嘆息了一声道:“原本我的计划是若劝降不成,便將他斩首示眾,遍示全军,既可以振奋我军士气,又能给刘备以沉重打击。”
“但现在看来办不到了,至少在长沙城决出胜负之前办不到了!”
诸葛瑾明白,因为刘曜的手里扣著裴玄、周澈两张牌,若是他得知此事,必然会有所报復,那么他们两人的性命也就难保了,这是陆逊、诸葛瑾,乃至孙权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陆逊的意思很清楚,若是顺利攻克长沙,救出裴玄、周澈是最好的,但如果没有將人救出来,那么就得用目前手中唯一重要的砝码进行交换。
“眼下还有一桩麻烦事,那就是马鞍山的刘备大营始终守得很牢固,我军屡屡进攻都无功而返,损失不小!”
“再加上他们在之前夺取了我军许多輜重,因此粮草方面还能支撑下去,如今若是又得到赵云来援的消息,更是会士气大涨。”
“想来想去,还是我在摩天岭一时不慎,中了刘曜的埋伏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这场原本可以速胜的仗打成了拉锯战。”
作为大军统帅,陆逊在其他將佐面前都必须保持镇定、充满信心,唯有在这位多年挚友、宽厚长者面前,才能吐露心声,稍解鬱闷。
“大都督所言甚是!当初摩天岭之战,固然有周胤贪功冒进之过,但你我在大胜之后的鬆懈,才是真正的原因。”
这就是诸葛瑾,在老朋友面前有一说一,从不虚言矫饰,更不会曲意逢迎。
“但是,大都督之后吸取教训,步步为营,才有了这次擒拿张苞、重创蜀军的胜利!”
陆逊闻言一笑道:“子瑜兄可谓諍友矣!”
隨即他又收起笑容,说道:“如今夷陵之战难决,说到底还是因为蜀军內外呼应,攻击飘忽不定,令我军很难集中全力。”
“此次虽然断了蜀军一指,但未损其根本,黄权手下至少还有六七千人马,因此寻求机会彻底解决外围的威胁,才是我军取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