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子西逃(1/2)
第91章 天子西逃
殿内空旷,越呆越冷。
很快,老内侍端鎏金托盘入殿,奉上热茶,却只有一盏。
茶盏腾着热气,仿佛是某种特权,莫名让人想喝。
李太后亲手接过,捧茶抿了一小口,以不经意的语气道:“今儿夜深,就不留诸卿了,若得闲暇,再召萧将军品茶。”
“谢太后恩典。”
萧弈感觉这妇人很会拉拢人心,先给个大赏,再抛个小钩子,故意营造一种为她做事好处源源不断的心理暗示。
可这是小手段,郭威才是真实力。
李太后看了他一眼,似对他的平淡反应有些失望,指尖摩挲着杯壁,缓缓开口。
“李业、苏逢吉等欺君罔上、祸乱朝纲,召天雄军节度使郭威,率军清君侧,并命文武百官各安其位,京畿军民,不得惊扰,静候郭威整肃……拟旨吧。”
刘子陂一战之后,她已比刘承祐更能代表朝廷,而这道懿旨效力如何不论,是朝廷的态度。
一句话说罢,李太后似乎失去了力气,茶盏发出了“叮啷”一声轻响。
冯道、李涛开口称颂。
“太后圣明,老臣即刻派人通传郭威,并安排仪仗,准备迎郭威入城。”
“太后圣明,老臣这就遣人劝陛下……醒悟。”
李太后点了点头,道:“诸卿去吧。”
“老臣告退。”
“末将告退。”
萧弈原以为今夜需对李太后长篇大论地劝谏,没想到就这么简单,领授了一个官职。
或许冯道的政治智慧就是如此,各方受益,水到渠成。
出了紫宸殿,远远听得宫中更漏声传来,不过夜阑时分,不算太晚。
雪仍在落,站在高高的白玉阶上,放眼望去,开封城灯火虽稀,远处城墙却如一条火龙。
这皇宫,比禁军大衙更壮阔、更巍峨。
“走吧。”
默默无言地出了宫,李昉还在承天门外等着。
马车缓缓而行。
李昉想必是通过观察他们的神色知道了结果,道:“避免了战火波及、百姓遭殃,信臣公、冯公已尽力,也恭喜萧郎再添新功。”
李涛感慨道:“太后顾全大局啊。”
冯道显然累了,闭目养神。
萧弈问道:“李幼娘为何与皇后有交情?”
李昉正要答话,李涛摆了摆手,道:“太后并未骗你,晋开运二年,李崧与安审琦共列同平章事,联手主持安阳河之战,两家女眷当时便有往来,此后,李崧冤死、安审琦放为襄州节度使,近来安皇后听闻昔日闺中密友下落,邀她叙旧,并非另有居心。”
“原来如此。”
李昉莞尔道:“放心了?”
“我没有不放心,只是疑惑。”
“原来如此。”李昉不置可否,淡淡一笑,正色道:“今夜还忙,冯公须到省台,安排迎郭元帅之事宜,同去否?”
“不了。”
萧弈立的功劳够多、与冯道学的也不少,打算慢慢消化,道:“我还是回禁军大衙坐镇为妥。”
“随你。”
李昉与他相熟,说话毫不见外,道:“那便不送你了,自去吧。你的告身牌符,稍后便遣人给你送去。”
“有劳了。”
马车缓缓停下。
萧弈揖礼道:“信臣公、冯公,晚辈告辞。”
正要掀帘,却见冯道忽睁开了眼,如梦呓般呢喃低语了一句。
“董卓弑君易主,天下共伐,不若献帝都许,仍存汉祀啊。”
萧弈动作一顿,听懂了这句话,无非是委婉地让他劝郭威不要杀刘承祐。
可惜,此汉非彼汉。
下了马车,在风雪中走回禁军大衙,进门,萧弈就因仪庭中的情形愣了一下。
装黄金的箱子已垒好,四列禁军背对守卫。
一个木架插在箱堆之上,架上绑着个……带肉的骨架。
如同屠肆挂的骨肉,不同之处在于刘铢好像还活着,头皮都被剥了,眼珠却还会动。
傥进正坐在篝火旁磨刀,见萧弈回来,起身道:“萧指挥,看,把它挂在这,看谁敢来偷黄金。”
萧弈也有点头皮发麻,语气却淡定,道:“手艺不错。”
“嘿嘿。”
“三郎呢?”
“他困了哩,在议事厅睡觉。”
萧弈走过大堂后的长廊,却见议事厅的门开着,里面亮着烛火。
郭信没睡,枕着双臂仰卧,看着横梁发呆。
“你可算回来了。”
“怎么不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