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妖后,等着瞧!(五千六百字,俗事已(1/2)
第94章 妖后,等着瞧!(五千六百字,俗事已了,明日恢复二更)
乾元殿
随着崔衍出得朝班,乞骸骨致仕,卢德真也反应过来,从一旁转出,面容悲愤,手持象牙玉笏,高声道:“老臣,请乞骸骨。”
在金銮椅上落座的天后,双手握紧了金銮椅的把手,一双淡漠目光落在崔衍和卢德真脸上,雪肤玉颜一如既往的淡漠如冰。
到底要不要就此罢去崔、卢二人相位?
天后这般想着,美眸转而看向沈羡,对上那一双坚定而锐利的目光。
心头一横,不如趁机罢相,何必再拖!
原本就是待朝廷平定庆王叛军之后,对朝堂人事进行调整,本想一步步来,但如今既然机会出现,不妨毕其功于一役!
“崔卢二…贼,二相,年迈苍苍,于枢务处置,精力多有不济,既已告老,朕实不忍再行驱使,劳其形于案牍。”天后威严而淡漠的声音在殿中响起。
卢德真有些傻眼,不应该是挽留吗?
装都不装一下?
崔衍倒没有留恋相位,将头上黑色乌纱帽取下,苍声道:“老臣谢娘娘隆恩,千岁千岁千千岁。”
到“隆恩”两字,几乎是咬着后槽牙说出来。
妖后,等着瞧!
待到天下大乱时,妖后自当在千夫所指中去位!
那时候崔氏卷土重来,匡扶李景社稷,再试问谁家之天下!
还有那沈羡小儿,彼时再与他秋后算账!
卢德真此刻见崔衍谢恩,一时间进退不得,心头涌起一股悲愤,终究拱手道:“微臣谢天后娘娘隆恩,千岁千岁千千岁。”
而随着崔衍、卢德真二人自请告老还乡,殿中的诸位宰辅,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韦琮见得这一幕,神情颓然,暗暗叹了一口气。
此后,政事堂中,仅他一位世家子弟了。
沈羡手持象牙玉笏,面色一整,拱手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圣后娘娘罢去昏庸之相,还朝堂一片朗朗乾坤,此乃万象更新,自今日而始。”
天后的反应稍稍出乎他的意料,或者说崔衍请辞,他是没有想到的。
不过转念一想,也不觉得奇怪。
崔衍毕竟是世家门阀子弟出身,先前被当庭怒斥,只觉颜面大失,羞愧难当,不如辞官而去,还能留几分清名。
而这般辞官,只怕还存了朝廷离了姓崔的,还能如何运转的看笑话心思!
纵然下野,未必不会借崔卢二族的势力,于事后捣乱。
天后此刻看向沈羡,暗道,沈先生不仅思辨之才不俗,于诗词一道,也有不俗造诣。
所谓刘禹锡有诗云……
事实上,这首诗的确引用的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朝堂气象为之一新,中兴盛世将启,历史转折的厚重感。
而长公主翠丽如黛的柳眉之下,美眸不错眼珠地看向那出口成章的少年,美眸异彩涟涟。
首日上朝,即扳倒两位宰辅,至此之后,只怕朝野上下要共议沈学士之名了。
而天后身旁的顾南烛,姝颜丽色的容颜上涌起几许恍惚,方才朝堂上一番唇枪舌剑,自是看在心头。
不管如何说,沈羡其人的确辨才无双,授官昭文馆学士,天后用人得当,无可指摘。
至于沈羡能否拥有治世之才,想来随着时间过去,天后也会对其有所了解。
崔衍和卢德真二人闻听沈羡随口所吟之诗,面色恼怒更甚。
谁是沉舟,谁是病树?
崔衍拱手道:“娘娘,既无旁事,老朽先退下了。”
卢德真也拱手告退。
天后神色淡淡,沉吟道:“高延福,你代朕送送两位相公。”
“是,娘娘。”高延福应命一声,而后与几个内监,一同送崔卢二人出得殿中。
一时之间,殿中一双双目光都落在那身穿一袭五品浅绯官袍,身形颀长的少年身上,心神惊异。
这位沈慕之,不管是不是幸进之徒,但的确才华惊世,恍若神剑。
而法明的目光眯了眯,心中不知为何,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中书令蔡恒拱了拱手,道:“娘娘,崔卢两位相公去位,宰辅之位何人继之?”
天后沉吟片刻,道:“此事容后再议,蔡卿,将今日之朝议汇总成疏,抄录邸报之上,使中外咸使闻之。”
今日连罢二相,只怕中外惊疑,虽然沈慕之所言言辞激烈,但未必不能稍抑舆论,以免崔、卢二人下野之后,利用清望,混淆视听。
至于宰辅人选,她心中原本有着属意之人,但还需斟酌。
蔡恒拱手称是。
议完崔卢二相一事,天后转而将目光落在赵王杨攸行身上,问道:“赵王,你先前提及法明要在白马寺修接引佛塔,接引诸佛陀降临,震慑天下妖魔?”
这是法明提出的方案,建诸佛塔,使梵门诸佛陀、罗汉的法相虚影降临。
赵王杨攸行上前一步,拱手奏禀道:“天下妖邪作乱,法明大师有降妖除魔之法。”
说着,转眸看向一旁身穿红衣袈裟的法明:“大师,娘娘面前,可以说出你的平妖之策。”
暗道,幸亏崔衍、卢德真二人皆已罢相,要不然今日当有一番唇枪舌剑,尤其崔衍能言善辩,法明虽擅打机锋,但未必是其对手。
“阿弥陀佛。”法明出得班列,双掌合十,高宣佛号,声音恍若铜钟:“天后娘娘,只要在天下修建佛寺,百姓供奉佛像,就可接引诸佛法身降临,佛光普照之下,妖魔邪祟再不敢为祸!”
国师慕容玥柳眉细不可察的蹙了蹙,眼前不由出现前朝萧齐举国供奉佛陀的一幕。
心头暗暗叹了一口气。
她本意不赞成此事,但师兄和教中长辈,似乎另有图谋。
天后闻言,则是面如玄水,不置可否。
法明又道:“娘娘乃净光天女转世,下凡于大景,拯救世人疾苦,贫僧以为,可在龙门伊阙之地,以娘娘之容貌,为菩萨法相,凿一石窟,镇压天下妖魔。”
天后闻言,柳眉之下,凤睛眸光闪烁了下,分明颇为意动。
意念勾连镇国神兽朱雀,询问意见,得到了一道“可”的讯息。
沈羡看着这一幕,将慕容玥的神色变化也纳入眼底,并没有说话。
引佛门入世,本质上是为了抗衡太清、玉清两教,他除非身后也有仙宗势力支持,否则阻挡不了这等佛法再兴的大势。
不过,天后应该会在事后问他的意见。
天后似是面色迟疑了下,道:“开凿石像,征发徭役,大兴土木,未免劳民伤财。”
赵王杨攸行道:“娘娘,小王已经寻好匠师和民夫,至于银钱,各地富商士绅闻修佛寺这等大功德之事,都有输献,不劳朝廷国库一两。”
佛门要的只是在大景的传教自由,初始并不奢望如道门一样,以天下道田供奉修建道观。
当然,切香肠战术,一步步改易世人的思想。
当年,萧齐皇帝三次舍身入佛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蔡恒苍声道:“娘娘,此事只怕太清、玉清两家不允,多有阻挠,横生波折。”
天后冷声道:“如今天下妖邪作乱,两家门人袖手旁观,如是不允,那就为降妖除魔之事多出力。”
说着,天后看向法明,道:“法明大师先行建寺庙,修佛塔,不必顾忌道门中人。”
法明此刻见得了允准,心头大喜,道:“娘娘,待白马寺建成之后,贫僧将在白马寺汇集诸我教之诸禅师,举办盂兰盆会,于水陆道场,宣扬佛法,超度妖鬼,届时,还请娘娘出席观礼。”
沈羡听着法明之言,不由将目光落在天后身旁的慕容玥脸上。
上清一家对佛门的扩张,似是暂且容忍。
“法明大师,此事朕允了。”天后朗声道。
法明道:“贫僧近来得教中师兄所赠《华严经》、《宝雨经》数卷,想要译成本朝经文。”
天后想了想,说道:“许卿。”
“臣在。”同中书门下三品、昭文馆大学士、礼部尚书许实拱手道。
“召集昭文馆通晓梵文者,齐至白马寺,将法明大师所言之经书翻译成本朝文字,以供传播。”天后吩咐道。
“臣谨奉诏。”许实面色一肃,拱手应是。
天后吩咐完此事,道:“法明大师先行歇息,赵王,你陪着法明大师一同下去,全力协助修寺庙、凿佛窟,译佛经一事。”
赵王杨攸行闻言,拱手称是。
佛法东传之事,看来娘娘已经允准,此后不会再有波折。
杨攸行说着,领着法明以及两个僧人,出了乾元大殿。
只是,杨攸行路过长公主一行三人时,不由多看了一眼沈羡。
待赵王杨攸行离去,门下侍中姚知微出得朝班,脸色凝重,语气忧心忡忡:“娘娘,佛法再传神州,臣恐天下广建佛寺之后,百姓卖儿卖女,也要将财富投于佛寺,以助香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