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出血(2/2)
那么,该出多少合適呢?
在这的官兵,一共出了十万两。
不在这的官兵,是不是也得出十万两?
孔胤植强行挤出笑容,“於衍圣公府所见之官兵,盔甲陈旧。想必他处官兵之盔甲,亦是大差不差。”
“国难当头,將士在前拼杀,甲冑不坚,如何能?”
“这样吧,衍圣公再出白银十万两,以资军械所。”
十万加十万,就是二十万。
二十万两银子,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这二十万两银子对於衍圣公来说,多吗?
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
衍圣公府名下有那么多的田地、產业,而且这些產业可以通过衍圣公府的名义,合理的避税。
最重要的是,衍圣公府传承多年。
这个“多年”到底是多少呢?仅是大明朝就有近三百年。
什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什么內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些,通通和衍圣公府没有关係。
王与马,共天下。
衍圣公府,可是传承了多个“天下”。
在朱大典看来,二十万两很多,但对於衍圣公府来说,还不算多。
“衍圣公如此深明大义,本院实在钦佩之至。”
“本院定当上疏朝廷,向朝廷稟明,让朝廷嘉奖衍圣公之义。”
孔胤植听的直咬后槽牙。
上疏朝廷?就这一个案子,合著餵饱你们地方官不够,我还得餵饱中枢的官员。
还是在变著法的要钱吶。
“国难当头,衍圣公府世受国恩,理当为国尽力。莫说是二十万两银子,就是再多,也是应该9
“倒是中丞一番谬讚,实是不敢当。”
“不过,我倒是还有一个请求。”
“山东先遭建奴蹂,又遭闯贼逞凶,百姓苦不堪言,难以度日。”
“衍圣公府既在东,又怎忍见家乡父老困顿无动於衷。”
“本来,府中就打算出资十万两,以救济百姓。如今正好中丞前来,此事还是交由巡抚衙门来做,更为合適。”
十万,十万,又十万。
三十万两银子出去了。
与此同时,孔胤植对朱大典的称呼,也由“老公祖”再度恢復为“中丞”。
朱大典也觉得差不多了,来日方长,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
反正案子一时半会也不会完结。
只要案子不完结,那就有的是机会。
在朱大典眼里,衍圣公府儼然成为了一个充电宝。
等电量耗完了,也就到报废的时候了。
甚至,朱大典心中还有了更大胆的猜测。或许,衍圣公府还会投降建奴。
毕竞有金、元的前车之鑑,再来一个清,也不奇怪。
读书人的牌坊投降建奴,想想都刺激。
衍圣公府的案子先缓几天,不能立马查办抄家。不然,容易產生为了钱財而查抄圣府的不利舆论。
朱大典自己名声无所谓,但他不能让皇帝为难。
皇帝登基不久,衍圣公府的牌子,还是再掛几天的好。
等局势稍做稳定,朱大典有的是办法將衍圣公府的案子办成铁案。
“那本院就替山东百姓,谢过衍圣公了。”
孔胤植苦笑道:“哪里,哪里。”
“衍圣公府既为圣人之后,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对了。”朱大典提醒道。
“曲阜知县因保境不利,以衍圣公府遭闯贼袭,已被免职。”
“新任曲阜知县,马上就会履任。”
孔胤植一愣,曲阜知县向来由孔家人世袭,如今,竟然被朝廷换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曲阜是大明治下,任免官吏,自是朝廷定夺。衍圣公府,定当遵从朝廷之令。”
朱大典倒是很满意孔胤植的態度。
只是,孔胤植不知道的是,新任曲阜知县上任后的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清查田亩,厘定税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