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让你做短视频,你科普黑暗森林 > 第186章 如何跟外星人打交道(二)

第186章 如何跟外星人打交道(二)(2/2)

目录
好书推荐: 困在女大宿舍,我空间有自助餐厅 娶妻无敌,娘子筑基我成帝! 前世夫君来求娶,都重生了谁还嫁他 联盟:C一把,送一把,混一把 靖康之耻?本太子杀到金狗叫爸爸 无敌推演,从凡人开始武道登顶 崽崽五岁半,搬空土匪库房去逃荒 女配一心求死,反被疯批强制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四合院:系统在手,我妻秦淮茹

我们通常会假设,未来文明会更加和平 —— 原因同样有两点:它们变得更加明智,同时也掌握了更具破坏性的武器。

然而,如果战爭主要由半智能机器执行,情况可能会相反,战爭频率可能会上升。因为只要能贏得战爭,你根本不在乎一场战斗是否会摧毁你一半的舰队 —— 你的机器人会收集己方和敌方战舰的残骸,重新建造新的战舰。当然,修復过程中总会有大量物资损失 —— 有些残骸可能散落过远,或被汽化,难以回收利用 —— 因此,你也不会完全 “无所谓”。

另一方面,我特意使用 “半智能机器” 这个词,是因为虽然战斗无人机的 “智能” 越高越好,但这也带来了风险 —— 比如机器叛乱,或是当人们开始质疑 “让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慧替我们送死是否道德” 时,可能引发的內部反抗。不过,我们也不应假设大多数战斗单位都具备高度智能。

在一场衝突中,可能只有少数类似 “旗舰” 或 “指挥控制舰” 的单位拥有真正的 “大脑”—— 无论是人工智慧,还是由人类操控。但正如我们经常討论的那样,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可能非常模糊。这些 “指挥官” 甚至可能將自己的意识备份存储在其他地方,因此对 “死亡” 的担忧会大大降低。

除了爭夺资源,战爭的动机还可能是种族灭绝,但除此之外,常见的意识形態或经济动机可能依然適用 —— 只是会根据外星文明的特点进行调整。

在武器方面,可供选择的 “致命手段” 有很多,比如相对论杀伤飞弹、尼科尔森光束,以及各种智能武器、自我复製机器、数字病毒等。

这也意味著,每个恆星系统都可能需要部署数十亿甚至数万亿艘战舰 —— 因为你需要將这些战舰分散部署在整个系统中,甚至深入深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被一次性摧毁的风险,同时確保所有战斗都能在系统边缘进行。

例如,如果你在奥尔特云中(距离恆星约 1 光月)部署了 1 万亿艘战舰或太空堡垒,那么每艘战舰之间的距离仍有数百万公里 —— 比地月距离还要远,这意味著需要巡逻和监控的空间极为广阔。如果將这个 “防御泡泡” 扩大到恆星之间的中点(即恆星系统的 “自然边界”),那么战舰之间的距离会进一步扩大到行星际尺度。

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討论的最后一点:边界。太空绝大部分是真空,儘管你可能会在奥尔特云中的每一块山大小的冰质天体上都建立前哨站和殖民地,但你的核心系统仍然只是一个极小的区域 —— 大约是距离恆星 1 光天以內的空间。这个区域的体积是大多数恆星系统宜居带的数百万倍,也是科幻作品中通常描绘的 “有人居住区域”。

然而,即便如此,1 光天体积的空间,也只是一个恆星系统 “宣称拥有” 的空间(以恆星间中点为边界)的十亿分之一。因此,你需要將防御力量分散部署在这个更广阔的区域,以確保衝突不会蔓延到靠近恆星的核心区域。但这些广阔的 “边缘区域” 可能会被视为类似 “国际水域” 的存在 —— 尤其是考虑到恆星之间的相对运动非常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大致呈球形的 “星际帝国” 可能並没有太大优势 —— 儘管这种结构可能让你更容易在边界集中兵力,缩短通信时间。因为每个恆星系统就像是散布在太空中的 “房屋”,彼此之间相隔数万公里,而包含恆星和类地行星的宜居带,只是 “房屋” 中一个极小的 “壁橱”。

目录 没有了
新书推荐: 奥特:从迪迦开始,我能拾取词条 斗罗:謫仙临尘,酒剑弒神 骨王:王的覆灭 参加省钱综艺,因为抠门血赚百亿 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 五十知天命,我成了雷电法王? 职路高升 重生霍雨浩,但是斗破苍穹 杉杉来吃(赵丽颖、张翰主演) 血书休妻后,我成大周最强异姓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