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或许是未被铭记的故事(1/2)
真实的人类与虚构的角色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別呢?
儘管听起来或许有些突兀,但这却是少女整个前半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也许,是与这个世界之间的连接吧。
歷经漫长的思索,她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一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与这个世界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繫——生下自己的母亲、养育自己的父亲、一起长大的朋友、並肩学习的同学……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无数或具体或抽象的存在,都在无声地证明著“我”的独特性。
正是这些连接,让一个人成为了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自己”。
然而,少女却失去了这份连接。
她没有属於自己的过去。
多年前,她在一场火灾中失去了亲人,身份和自己的记忆。
当她再次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只有医院冰冷而苍白的天板。周围的一切在她眼中都陌生得可怕。医生,护士,还有……自己。
警方推测,她和家人可能是来这座城市旅游,却不幸遭遇了那场灾难。火灾现场被烧得面目全非,没有留下任何能够证明她身份的线索,也没有任何知情者能提供关於她身世只言片语的信息。
事后始终没有亲戚来认领她,所以她觉得,自己大概是被拋弃了吧。被这个世界,亦或者是从前的“自己”。
虽然后来被一家福利机构收养长大,但她对这个世界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疏离感,对自己的新名字新身份也完全没有实感,就像是一件借来的外衣,穿在身上,却从未真正属於自己。
每当凝视镜中的自己,她都感觉那好像是另一个人。
医生说那大概是一种自我意识的缺失,但又和传统的病症有些不同,所以只给出了长期观察和干预治疗的保守建议。
她逐渐適应了新的生活,却始终融入不了这个世界。
於是,她开始喜欢上了看书。
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可以让她忘了自己是谁,完全代入到书中的故事中去,化身为任何角色,与他们同悲同喜。那些虚构的世界,仿佛为她提供了一个避风港,让她得以逃离现实的空虚。
可正因如此,当一篇故事落幕,回归现实世界之后,那份错位的空洞感便会加倍汹涌地袭来。
她感觉她的自我就像是一张空白的纸,既没有鲜明的性格,也没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她只是日復一日地“扮演”著在生活,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循环,单调而重复。
她觉得,自己今后的人生,或许也会这样平淡无奇地继续下去吧。
直到某一天,她在图书馆里遇见了一个人。
……
“需要帮忙吗?”
一个陌生的男孩子向自己搭话。
直到两秒钟过后,少女才意识到这件事情。
当时的她正踮著脚,伸手试图够到书架高处的一本书,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触到边缘。对方大概是看到了这一幕,才主动开口想要帮忙。
少女摇了摇头:“不用了,我应该可以拿得到。”
“別和我客气了,我要找的书刚好被你挡住了。”他却这样说。
她这才反应过来,脸颊微微泛红,连忙侧身让到一边。
少年上前取下了他要的那本,又顺手將她够不到的书一併抽出递给了她,隨后抱著书回到靠窗的座位坐下。
她站在原地,低头翻了翻手中的书,却有些看不进去书上的內容,目光不自觉地被桌边那个身影吸引。少年正低头盯著笔记本,偶尔在纸上写几个字,又划掉,看起来像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走了过去。
凑近一看,才发现那似乎是一篇小说的手稿。
“你在写小说吗?”她忍不住问道,声音里带著一丝好奇。
少年从文字中抬起头,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