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不可放弃(2/2)
“臣有负主公大恩,將差使办砸了。”
“咦欸,子远何故行此大礼“
刘麟连忙扶起游子远,讶异道:“子远做的甚合我意,將大姓富户们的底线都试了出来,何以言此。”
听到刘麟的话游子远身子一颤,但他只以为刘麟是在劝慰他,结果抬头后,却见刘麟的表情不似作偽,顿时有些迷茫地道:“可...那些大姓已经联合起来了。”
“哦,联合起来又能如何,连杀人都不敢干,能成什么气候。”
刘麟不屑,华夏歷史上的改革家,商鞅、贾谊、杨炎、王叔文、王安石、贾似道、桂萼、张居正等等,哪个面对的杀局少了。
刘麟不敢夸口自己要和这等人比肩,但面对这些被逼到份上都不敢下决心,袭杀游子远的大姓富户
刘麟只能说,合该由他收走南中。
拉著游子远和李叡坐下。
刘麟仔仔细细地听他们將最近建寧的诸事说了一遍,心中思绪飞转,梳理起了自己接手的这个局面,到底该如何破局。
“主公,改制一事,要不再斟酌一番?...如今仅仅是一个试探,就受阻如此,臣实在不知...”
见刘麟沉思不言,游子远继续道:“虽然任回强征了十年的户调田赋,但南中荒地无数,臣带人去多开一些荒田,应是足够练兵之用。”
李叡和霍彪都有南中一流大姓的双重身份,对此事不便多言,於是听到游子远的话后,都是默契十足地闭嘴静听。
可刘麟不打算让他俩就这样应付过去!
这又不是搞什么办公室政治,而是在推进土製改革!
核心班子必须要拧成一股绳,任何模稜两可之处都要点破!
“二位也是如此想的?”
李叡和霍彪动作一僵,他俩都没想到刘麟会直接问他们。
“其实有臣和霍將军在,南中的赋税应是可以征上来不少的。”
李叡婉言表態后,接著补了一句:“即便不够,臣也可为主公献上家资。”
霍彪与刘麟相处的时间久了,对刘麟熟悉了很多,於是思索片刻后道:“主公思量非臣等可及,若主公决意推进此事,臣等必全力以赴。”
听到三人的表態,刘麟立马明悟到,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什么了!
“吾可明確告知三位,也请三位铭记在心,土製,必须要改!”
世人皆知,两晋隋唐乃是世家门阀政治。
而所谓东晋的世家门阀政治,就是在经济上以占田制为保障,在制度上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在政治上以深度捆绑国家机器为標誌的贵族政治。
其中,九品中正制最为好破。
不管是刘裕开创的寒人掌机要,还是南朝的五经馆,甚至是隋唐的科举制,都可以破开九品中正制对官僚选拔的垄断。
但如果以为,只需破去九品中正制,再用科举制选些寒门庶民,就可以打破世家门阀政治。
那只能说....有些过於理想化了。
因为土製不改,那滋生门阀政治的土壤便永远存在!
君不见,北魏、盛唐皆大推科举,还都搬出了均田制,但却都不见效果!依旧要受到关陇集团、五姓七望等附骨之疽的牵制!
而歷史上,真正绝灭门阀政治的,是宋朝趁著唐末暴力洗牌后,选择田制不立,放纵士绅地主去兼併土地,爭夺生產资料。再加上两宋商品经济繁荣等诸多因素,这才开启了下一个时代。
只不过田制不立,不抑兼併,虽然绝灭了门阀政治,但也导致了南宋末期,產生了大地主阶级勾连抱团的绝境困局。
虽说那时永佃制已经成形,但南宋已是行將就木,贾似道本人的问题又太多,其主持的变革,不出意料的以失败告终。
然而这一变革留下的余泽,也就是田底权在官府的国家永佃制雏形,就成了元朝、明初皆受用无穷的官田来源,甚至,还帮助了近现代国家永佃制理论的形成。
只是北魏、盛唐还有宋朝都无先例可借鑑,只能磨著血肉,摸著石头过河。
可刘麟不是啊!
他虽然不是政治史方向的,但研究两晋门阀政治经济的,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
於是,拿到了真正版本答案的刘麟,只能告诉游子远和李叡:此事不可放弃,所有人必须团结一致,跟紧他刘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