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虚张声势(1/2)
“歷史上有宋亭这號人吗?”
刘麟跟在宋亭身侧,强装镇定地向长安城內走去,心中不停回忆著宋亭、长安之类的关键词,试图想起这人是个什么脾性。
但不知道是他对史料掌握的没有那么到位,还是这个人根本就是个无关紧要的青史过客。
刘麟脑袋里根本就没有任何关於宋亭的信息。
“唉...史料只能帮我理清大势,细枝末节处只能依靠自己啊。”
霍三没有护在刘麟身旁,他被几名背弓的士卒隱约地围在中央,亦步亦趋地跟著。
看著前方孤身跟在宋亭身旁的刘麟,这个黝黑精瘦的汉子脸上少见地流露出了焦急之色。
这几名背弓的士卒就是宋亭的亲卫。
晋武帝后世兵制糜烂,將领的核心战斗力就是自己的家僕、亲卫。
大军士兵其实更多的像是填线的乌合之眾。
晋庭诸公也知道这种情况,但还是那句话,两晋朝堂为士族所踞,无人敢站出来挑担任事。
於是,这种荒唐的情况竟然一直延续了近乎百年。
直到谢安谢玄叔侄掌权,收流民练北府兵,这才让军队才勉强和贼匪有了区別。
...
青石路,白幡布。
城內人烟稀疏。
哭丧声却是此起彼伏。
入城后,宋亭没有唤来士卒驾车,反而是徒步前往王府,像是故意在拖延时间。
事实也果然不出刘麟之所料,这一路上宋亭言语不停,一直在旁敲侧击,不过都被刘麟轻鬆化解。
看著刘麟镇定自若侃侃而谈的模样,宋亭心中渐渐悚然。
这个时代,文化教育为士族所垄断。
別说像两汉那样,有专人下去基层给庶民普及简单教育,如今连《急就篇》这样的简单的开蒙都局限在了世家或寒门这一阶级,普通庶民连开蒙都没得开。
刘麟现在的应答如流,已经远超出了普通士族子弟能有的水平。
“这小子到底什么来路!”
宋亭一边打著哈哈將自己听不明白的话糊弄过去,心中腹誹:“我好歹也是扶风宋氏出身,虽然家族破落沦为寒门,但竟然被一个十岁的孩子在学识上压了一头!难不成....是某个世家甲族的嫡传子弟!”
“小友见识广博,下官佩服。”
宋亭奉迎著强行转移话题道:“呀,聊了这么久,下官竟然还不知小友名讳。”
“呵,这就绷不住了。”
刘麟心中暗笑,刚开始时他还在担心,怕这个敢在城门杀人的城门侯会不会狂性大发,干掉自己。
但壮起胆子对答了几轮后,这个宋亭竟然明显怂了,话语中儘是討好之意。
刘麟也越聊越有感觉,竟不知不觉间將宋亭说的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应答。
不过,汉室宗亲的身份不能告诉他。
刚刚言语交锋之际,刘麟已经將自己打造成了某个不务正业、喜好医术的士族子弟,平时精研王叔和所著医书[注1],这次听闻关中大疫,特意翘家远赴千里,前来献策防疫。
这个人设和汉室宗亲並不是那么匹配。
思考片刻,刘麟没有作答,反而是若有所指道:“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说完便故作玄虚地看著宋亭,意味深长道:“吾之出身,將军可知晓了?”
宋亭面色一僵,尷尬地答道:“知晓了,下官知晓了。”
这段话並没有直接说明刘麟的身份,但却大有考究。
这句话本是出自《三略》。
汉光武帝刘秀曾以此言告诫大臣,不能眼高手低,要务实避虚,施恩百姓,贪图不属於自己的,终归会受到反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