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遥赌长安(1/2)
“现在不能前往豫州,原因之一便在於此人。”
“此人气量狭小,尤重自身权势,將军若带兵前往豫州,必遭此人万般刁难,不能尽得拥立之功。”
秦王司马鄴在密县建立行台时,已经是军政完备。
司空荀籓、司隶校尉荀组、豫州代刺史阎鼎、抚军长史王毗、中领军华恆、河南尹华薈、河阳令傅畅、司徒左长史刘畴、中书令李恆、太傅参军邹捷、刘蔚、镇军长史周顗、司马李述。
这些人,已经足以支撑起一个能勉强运作的小朝廷。
但阎鼎决议西归长安后,豫州本地势力逃的逃死的死,剩下的都是秦雍出身的官员。
等到阎鼎到达长安,拥立秦王之后,竟然只有王毗被封为了京兆尹,其余秦雍官员的身影均不见於史载。
且有一细节颇为有趣。
首个劝阎鼎西归长安,克復宗庙重立社稷的,是时任河阳令的傅畅。
此人出身秦雍的北地郡傅家,同为秦雍人士。
但他最后却是在石勒攻豫州的时候投降了石勒,由此可见他並没有跟隨阎鼎一起前往长安。
所以到底是阎鼎气量狭小,还是史料不详,没有记述其余人的事跡,现在也是不得而知。
只能期待未来有更多、更详实的考古证据出现。
不过,现在刘麟为了自己的小命,直接做了最坏的揣测。
“不能拥立又咋了,本將只求能够再立社稷,復晋国祚,能不能拿这鸟功劳有屁用。”
北宫纯不满哼声,將身下已经受不住体重而变形的交椅坐的嘎吱作响。
杜勛心情复杂地望向北宫纯。
沉默半晌,他的目光渐渐坚毅:“我与督护所想一致,张公之志亦与督护之志同,我去信一封,將此事详述於张公,张公自可理解我等苦心。”
“老杜说得对!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前往豫州,保证秦王殿下的安全!”
“非也,二位將其人其事想的简单了。”
刘麟笑著摇头。
“將军一无锡节符敕,二无左民文书。”
“虽说现在山河动盪,行军规制已没有那么严苛,但將军麾下可是足足五千余人的精骑,不是一般的小县小郡供养的起的。”
“若是阎鼎故意刁难,不予粮草,將军如何自处?难不成还能纵兵抢粮吗?”
北宫纯想也没想,张口反驳道:“那阎鼎也是朝臣,怎么可能...”
然后,就像是回忆起了朝堂诸公做的那些腌臢事,北宫纯梗著脖子爭辩的话语一噎,漆黑的脸憋得通红。
最后还是杜勛思索片刻后答道:“分兵就是了。”
“督护的亲卫营只有百来人,个个都是百战精锐,由督护亲往护送秦王回长安,定可安然无虞。”
刘麟还是摇头。
“这一路翻山越岭行船丹水,途中悍匪无数,势大者如那山贼王如,其麾下人多势眾,曾轻易將荆州刺史的勤王军击溃。”
“將军百余人,杯水车薪矣。”
“那小友之意如何。”
“直奔长安。”
刘麟刚说完,北宫纯忽然面色怪异地和杜勛对视一眼。
杜勛笑容玩味道:“哦?小友告知我等秦王南下豫州,为何如今又建议我等西去长安?”
“如无意外,阎鼎西归长安,应当走宛城—武关—上洛一线,將军只需在长安经营,待探知秦王所在之时,便可以逸待劳出兵解救秦王於危难,护其西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