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信仰之力(2/2)
在他们的道心深处,帝者的荣耀与力量,应当源於自身那无敌的意志,不灭的战魂,以及对大道本身的极致求索。
藉助外力,尤其是依託於芸芸眾生那繁杂念头匯聚而成的信仰念力,在他们看来,是对自身道路的一种玷污。
帝者一旦过分依赖外念,就如同在一面无暇的道心明镜上蒙上了灰尘,极易使道心蒙昧,失去那份斩破一切虚妄,直达本源的锐气与清明。
这並非真正帝者的行事风格。真正的帝与皇,当以己身压塌万古,以己道横贯诸天。
仰仗眾生念力,有失帝者的威严与傲骨,非真正无敌者所取之道。
况且,信仰之力隱患无穷,信仰如潮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依赖越深,当信仰崩塌之时,反噬便越是惨烈。
太古时代太阴人皇、太阳人皇,两位人族的古皇,功绩盖世,泽被苍生。
他们一生受万世敬仰,死后一缕执念尚能化生出恐怖的神祇念,足见其自身伟力何其磅礴,却从未听闻他们刻意匯聚信仰。
还有后世的虚空大帝,一生何其孤寂,为守护人族於微末,血战各大禁区,其名早已刻进万民的骨髓。
可曾见他刻意去聚拢信仰,铸造金身?
他与其他古皇大帝等先贤一样,唯凭手中帝兵,胸中一口不灭的无敌气,便敢横推一切敌,战至帝血洒遍星空。
圣宇的道心,亦是如此。
他的永恆大道,非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地根植於由仙金铸就的圣灵道基之中。
此道熔炼万法,包罗万象,但其核心,始终是追求自身本源的极尽升华,以求达到真正的不朽不灭,超脱轮迴。
他要走的,是將己身化作一座永恆的神炉,淬炼出照耀万古的唯一永恆之路。
因此,那匯聚而来的信仰之力,纵然再神秘莫测,再潜力无穷,它也绝非,更不可能成为圣宇永恆大道的根基。
他不会像不死天皇那般,玩弄人心,以信仰为工具,铸造一个行走的傀儡。
也不会如阿弥陀佛大帝那般,孤注一掷,將自己的道途完全寄託於虚幻的外念之上。
但这並不意味著,他要对此视而不见,任其流散。
圣宇心中明镜高悬,力量本身並无善恶,关键在於运用之道。
这匯聚而来的磅礴信仰,是眾生对他传道授业,泽被苍生,改变圣灵宿命的认可与反馈,某种程度上,也是宇宙意志对他无上功绩的一种隱性嘉奖。
如此庞大而纯粹的力量,若是弃之不顾,岂非暴殄天物?
“信仰非吾道基,然亦可为吾之资粮,增吾底蕴。”圣宇帝念流转,瞬间便定下了策略。
他不需要铸造一个独立行走世间的信仰身,也不会將其作为衝击仙路的主力。
但他完全可以將这浩瀚的信仰之力,视为一种珍贵的可以辅助他修行的工具,化作他行走在红尘仙路上的资粮。
可以淬炼帝躯,以这纯净无暇的信仰之火,熬炼己身这具仙金圣灵体,焚尽其中连他自己都难以察觉的杂质,使其朝著真正的不朽不灭之躯,再迈进一步。
也可温养帝兵,他的帝兵与他同源而生,乃永恆大道所化。
若是以眾生感激之念日夜温养,可使其灵性愈发通透,威能也会隨之更盛,甚至能诞生出全新的妙用。
还可助推演大道,眾生的念力之中,蕴含著他们对宇宙万道最朴素、最直观的认知与期望。
藉助这股信仰之力独特的视角,圣宇仿佛拥有了亿万双眼睛,在同时观察这个世界。
这种宏观的视角,將极大地帮助他完善自己的永恆大道。
更何况,他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这一世,他以仙金圣灵之姿证道天帝,根基之雄厚,亘古罕见。
寿元之绵长,远超寻常大帝,至少有三万载的悠长岁月,供他从容布局。
这三万年,足够他从容不迫地,將这神秘莫测的信仰之力,彻底纳入掌中,细细剖析,化为己用,使其成为他攀登更高峰路上的一块坚实踏脚石,而非束缚自身的枷锁。
一念既定,圣宇不再迟疑。
他依旧盘坐在蒲团之上,帝躯微不可查地一震。
开始以自身的永恆大道为磨盘,开始碾磨这股庞大的力量。
匯聚而来的信仰洪流,不再是无序地冲刷,而是被一股无形而宏大的意志所引导。
如同百川归海,开始以一种玄奥莫测的方式,缓缓融入他永恆不朽的帝道本源深处,开始了无声的淬炼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