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新的挑战(1/1)
实验室的庆功宴余温未散,贾磊办公桌上的奖盃还泛著鋥亮的光,却被一份加急送达的跨国快递压得微微倾斜。当他用裁纸刀划开牛皮纸信封,那份印著烫金徽標的律师函滑落在案头时,窗外的阳光恰好被乌云遮蔽,整间办公室瞬间暗了下来。
“专利號 zl20xxxxxxxx.6,涉嫌侵犯我方三项核心技术壁垒。” 贾磊的指尖碾过那行黑体字,指腹的薄茧与纸张摩擦出细碎的声响。他想起三个月前在慕尼黑电子展上,那家国际巨头的亚洲区总裁握著他的手,笑容可掬地说 “期待技术交流”,眼底却藏著不易察觉的审视。此刻再回味那场景,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后颈。
“贾总,法务部刚收到国际仲裁中心的传票。” 特助小陈推门而入时,公文包带勒得他指节发白。这个总把 “数据不会说谎” 掛在嘴边的年轻人,此刻声音里带著抑制不住的颤抖,“对方要求立即停止生產,並索赔 2.3 亿美元。”
贾磊猛地將律师函拍在桌上,玻璃桌面震得笔筒里的铅笔簌簌作响。“停止生產?他们是想趁我们刚打开欧洲市场就釜底抽薪!” 他起身时带倒了身后的椅子,金属椅腿与地面碰撞的脆响,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防护眼镜还隨意掛在白大褂口袋上,镜片反射著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全球订单数据 —— 那些刚签下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合约,此刻都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剑。
“磊子,別急著上火。” 娄晓娥踩著高跟鞋快步进来,手里捏著刚列印出的专利对比图。她的红指甲在 “权利要求书” 那栏重重一点,“你看这条独立权利要求,他们保护的是固態电解质的製备方法,而我们用的是溶胶 - 凝胶法,工艺路径完全不同。” 这位负责市场运营的女强人,此刻正用红笔在文件上圈画,笔尖划过之处留下醒目的痕跡,像是在为这场硬仗划定防线。
冉秋叶抱著一摞研发日誌跟进来,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这是从立项那天起的所有记录。” 她翻开 2019 年 3 月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还留著咖啡渍,“你看这里,我们最初尝试的是硫化物体系,后来才转向氧化物,每步都有原始数据支撑。” 她的指尖抚过那些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忽然停在某页边缘 —— 那里有行小字:“今日请教中科院李院士,关於界面阻抗问题……”
夜幕降临时,法务部的灯光比实验室还要明亮。贾磊对著投影幕布上的专利地图,指腹在 “专利丛林” 標註区反覆摩挲。那些交错的红线像一张张巨网,將新兴企业的技术路径死死困住。“他们在 2018 年就布局了外围专利。” 法律顾问推了推眼镜,调出对方的专利家族树,“这是场有预谋的围猎。”
突然,小陈的惊呼声打破沉默:“找到关键证据了!” 他將一份德国专利局的公开文件投映出来,屏幕上显示著对方专利的优先权日 —— 比贾磊团队的最早实验记录晚了整整 47 天。“我们在《能源材料》期刊上发表的预印本,时间点也早於他们的申请日!” 年轻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变了调。
法庭辩论那天,贾磊特意穿上了第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的西装。当对方律师拋出 “技术方案高度相似” 的质疑时,他平静地走向证物台,举起那块封装在树脂里的初代电池样品。“这是 2020 年 7 月 15 日的失败品,”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法庭,“你们可以检测它的成分 —— 里面含有的釹元素,正是我们独创的掺杂工艺的铁证。”
法槌落下时,贾磊望著窗外掠过的白鸽,忽然想起研发最艰难时,娄晓娥悄悄在他办公桌抽屉里塞的润喉,想起冉秋叶熬夜整理的三百多份实验录像。手机震动起来,是车间发来的视频:生產线重新启动的机械臂,正將印有 “中国製造” 的电池芯装箱,传送带尽头的朝阳,比实验室庆功那天的晨光还要耀眼。
娄晓娥递来一杯温水,杯壁上凝著细密的水珠。“欧洲市场的订单量涨了 30%。” 她笑著晃了晃平板,上面跳动的曲线像极了电池性能测试图。冉秋叶则在一旁补充:“中科院的联合实验室批下来了,下周开始共建电池材料资料库。”
贾磊接过水杯时,指腹触到温热的杯壁,忽然觉得眼眶发热。远处的天际线上,新一轮的专利布局正在悄然展开,但他知道,那些写满公式的白板、浸透汗水的实验服、凌晨四点的星光,早已为前行的道路镀上了最坚硬的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