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普润(1/2)
“二兄,这四千步卒就暂时交给你统领了。”
杨师厚眉开眼笑的同时,还有些幽怨,因为他没得上阵,这对於一个正处於巔峰期,渴望著战功的將领而言,是巨大的折磨。
此时距离李唐宾归唐不过三天,而在普润城外,刘克之已带兵安营扎寨,营帐绵延数里,人马嘶鸣,直嚇得守城士卒瑟瑟发抖,若不是知道是自己人,他们早就跑回去,关上城门了。
至於为何知道虎林军和他们是自己人,自然是因为这镇守普润的镇將名为郑弘古,乃是凤翔节度郑畋的族侄,与郑畯自然也是同族。
在距离普润五十里的时候,郑畯便主动请缨前往普润,和郑弘古沟通。
普润的地位对於凤翔来说,比百里城更高,若是攻下普润,南下凤翔就会毫无阻碍,如此位置,自然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镇守。
而亲族一般都是首选,同为一族,郑弘古自然会给郑畯面子,让他进城。
至於为何如此迅速就抵达普润,自然不是因为那四千步卒都是猪,而且即便是猪,四千头,一时半会儿也抓不完。
这一切都是因为李唐宾麾下那群步卒,一看到刘克之的旗帜,便当场投降,不是因为刘克之的名气已经大到巢军望之则溃,而是因为这些步卒大部分都是老熟人。
自广明元年七月平定沙陀之后,诸葛爽先是受封振武军节度使,隨后便將那些想回乡的士卒遣散,然后前往振武赴任,最后振武军吴师泰发动军民成功留后继承振武军节度使之位,诸葛爽则改封夏绥节度使。
刘克之的刺史之职也是因为吴师泰而被空悬,因为吴师泰是以胜州刺史的本职,得了振武军节度使的差遣,刘克之的刺史之位若是落实,就相当於夺他根基,对此,吴师泰自然不愿。
而麟州则是折家的地盘,数代经营,就更不可能让给刘克之了,最后朝廷也无奈,只能將刘克之的刺史之位空悬,也不知是不是给免了,反正就是没个说法。
而那些回乡的士卒是有近两千人,牙兵外镇兵皆有,与两千五百的东都兵一同返回,依旧在汝州当兵,黄巢十月攻克汝州之后,他们便降了黄巢,最后又与那帮东都兵在长安整兵之时被划入李唐宾麾下。
也就是说,这四千人的步卒之中,有近三千人都是原来的同僚,至於尚存亮,他本姓张,原是汝州军一队正,后来临时提拔为十將以统领眾人归乡,降黄巢之后被归入尚让麾下,为了保命也为了前途,便攀附尚让,被赐姓尚。
作为老汝州军,他们自然认识对於刘克之的虎林旗帜,只不过从都將变成了军使而已,对於还是都將时便能夺旗沙陀的刘克之,他们自然不想打,更不要说现在都成军使了,而且手下兵马一看就比他们多数倍,这就更打不起来了。
又想起刘克之对手下人一直都不错,於是尚存亮和手下將领一商量,第二天一早便派了使者入城,然后就愉快的投降了。
而对於他们,刘克之就放心的多了,都是老同僚,又主动归附,自然全都就地收编,暂时先由杨师厚统领,等到在凤翔与牛礼会合之后,再作安排。
待郑畯进城与郑弘古交涉之后,返回营中,让刘克之將大部队留在城外,然后可领亲兵入城。
郑弘古不敢让大部队进城,怕被劫掠,毕竟一万多的军队足够將普润县抢个通透了,而且东边的麟游正被巢军攻打,他也派去了援兵,如今手下的军队根本就不够看。
而对此,虎林军上下闻之大怒,打算遂了郑弘古的心愿,攻打城池。
刘克之也不说话,只直直的看著郑畯。
而郑畯听著眾將爭抢著要攻打普润,外面的士卒们也是群情激愤,顿时额头见汗,嘴巴支吾著想要开口,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而看到他冷汗直流之后,刘克之方才抬手制止眾將,眾人当即安静下来,刘克之又转头看向萧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