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俘虏(1/2)
两支骑兵的对撞,以巢军几乎被全歼而结束。
还是老样子,能跑的早就跑了,跑不了的在离开战场之后,便扔掉兵器,卸下战甲,高呼投降。
他们很识时务,这是从唐军老卒的身上学到的。
这一仗虎林军打得十分漂亮,而且这一战巢军的下场比一般战斗惨多了。
三千骑兵,分別由刘克之、薛林、符存带领,在一个照面击溃巢军之后,便化整为零,在巢军骑兵中不断穿插,將他们不断的切割,吞没。
虽然没有步卒的策应,但杀伤依旧强悍,两千人的巢军骑兵,最后做了俘虏的也就百余人,跑了数十人,其它的,皆成了肉泥。
而且这支巢军的主將还被活捉了,这是刘克之的要求,毕竟这支巢军后面还有一支四千人的步卒,有了主將,消灭他们的把握就更大。
这场战斗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战果,最主要的就是一个字——快!
不惜马力,不惜人力,以最快的速度奔袭,在对方军阵还未成形时便开启战斗,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巢军主將不行,面对占据了人数优势的虎林骑兵,他们不据城而守也就罢了,居然还带著一堆財货出城野战。
刘克之实在想不通这些爆出大量金幣的士卒是怎么想的。
这一战的缴获很丰厚,不仅是那千余匹战马,两千余匹驮马,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驮马背上绿绿的绢帛,以及黄澄澄的铜钱。
这些东西將那两千多匹驮马的背上全部装满了,虽然要分六成给麾下士卒,但他不用交一成给诸葛爽啊。
而且百里城里中还不知道有没有东西,在巢军的后营里,刘克之没有看见粮草和輜重,很显然是在城中,也就是说,刘克之不需要三成的钱购买军需,只需要分给诸將一成之后,这笔买卖刘克之可以得到三成的纯利润,这比在夏绥时多得的多。
一鼓作气的进军百里城,这城中已没有巢贼了,在看到是刘克之的旗帜之后,城中居民知道是唐军胜利了,他们不情不愿的走出家门,於街道两侧高声呼喊著,情绪十分的高昂。
但刘克之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情绪是假的,不过他並没有拆穿,因为这是这些百姓保命的手段之一。
簞食壶浆,以迎王师,这看似是对王师的欢迎,对正统认可,但其实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保命手段罢了。
但严格来说,这种手段更类似於道德绑架,將入城的军队给架起来,让他们不好意思下手,从而保全自家的性命。
当然,有用没有,就要看领兵的將领有没有道德底线了,至少刘克之是有的。
他並未在意这些平民,而是直接带兵来到衙门里,接收了巢军带来的輜重,等待后方大部队赶上。
由萧器管理的輜重营,又要扩大了,不说这些马匹,就是这万石军粮,数万贯铜钱,近五千匹的绢帛,还有带著血肉的甲冑和器械,就足以让萧器压力大增。
如果说缴获让刘克之欣喜,那么这些俘虏就让他感到犹豫了,虽不过百余人,但他们都是汉人,杀是肯定不能杀的,但放也是不可能的。
若將他们收编入军,刘克之也有些顾虑,如今的虎林军相比於其它藩镇的军队,忠诚度是很高的,这不仅是因为他赏赐大方,更多的还是因为其中並没有什么刺头。
虎林军主体是一千昭义步卒,还有两千改编成骑兵的汉人,这些人都基本上没什么牵掛,所以他们的忠心很廉价,但也很贵重。
只要能够得到他们的效忠,基本上就不用担任背叛,刘克之为了收买他们,以集体的名义置办许多產业,每季都会分钱,就是为了获得他们的忠心。
这一举动的结果还算不错,虽不是私人的產业,但所得也比以前多得多了,而且是稳定的收入,最近很多人都打算娶妻了。
而其余的四千人中,少部分是沙陀胡骑,大部分是党项骑步卒,沙陀人也就罢了,也算是正规唐军,自己的待遇好,他们自然也是忠心的。
但他不太相信党项人,所以这些胡骑的各级军官,多由汉人担任。
因利而向义,这是虎林军目前对刘克之忠诚高的最大原因,当然,定期的清除害群之马也是保持忠诚的手段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