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党项(2/2)
到这里,刘克之哪里还不明白诸葛爽的意思,他也不想出力,盐州是朔方节度使的地盘,和他无关,而宥州是拓跋思恭的地盘,实际上也与他无关。
所以无论是谁被费听氏劫掠,他都没有损失,说不定还能趁机打打秋风,若非长安催促,他才懒得管,毕竟夏绥距离长安並不远,平日里的年节赏赐还要跟长安要,还是要给些面子。
而让刘克之出兵,既是因为刘克之目前是他麾下唯一拿的出手的军队,牙兵要护卫他,不会轻易派出,还因为刘克之这四千人並不是他的牙兵,对他的基本盘造不成损失。
但刘克之毕竟是他的“肱骨”,若是真的折损,对他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他收回夏绥权力的过程就会慢下来,所以就抽了三千党项兵出来,意思就是这三千人就是炮灰,有危险就让这三千人顶上。
而想要让这三千人听令,就得先打一棒子。
点了点头,刘克之又转头多问了一句。
“没了?节帅可还有其他命令?”
“节帅还让使君將德静两库搬空,带回夏州。”
两库分別为府库与武库,府库中多是税收,也就是钱粮,绢帛,还有金银宝物等,由一地主官,也就是刺史或县令们掌管。
而武库多是甲冑器械,各种军用,由军使或十將们掌管。
说话时,萧器的语气有些奇怪,想不通诸葛爽此举的目的。
看萧器想不明白,刘克之自然不会吝嗇口水,为他细细解答起来。
“如今已是十月中,距离將税赋运往夏州不过月余时间,节帅是怕我军走后,拓跋宏会搞小动作,恐怕借检阅震慑党项是假,收取税赋是真。”
对此刘克之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些税赋各地只留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要交给节度使,节度使留下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交给朝廷。
在与拓跋宏有矛盾的情况下,鬼知道他会给多少,不如直接全拿走,到时候看情况再拨给他。
不过连武库一起拿走是刘克之没想到的,但他也欣然领命,毕竟自己麾下还有些士卒披的是皮甲。
而这一县的武库,足够让他麾下的兵马全部披上铁甲了。
诸葛爽虽然说即日出兵,但刘克之並没有马上出发,而是先整顿兵马,其实就是让他们休息两天,而他则是在城中找了几个嚮导请教,学习关於在草原中作战可能会遇到的各类注意事项。
党项部落並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他们属於半游牧,半农耕。所以他们在军队的架构上,与多为骑兵的契丹、回鶻不同,而是步骑混杂,甚至是以步兵为主。
而且因为刚崛起不久,他们的冶铁技术很差,手下的装备多靠缴获,並且一套完整的甲冑,如果不是被一人缴获的话,往往会被他们东一件西一件的分开,所以造成了他们的装备皆是东拼西凑而成。
且他们对於武器的继承率,还要高於唐军。
在府兵制时,士卒所用兵器除甲冑外多是自备,所以一柄武器可以从曾祖父传到曾孙的手中,和那些外族对战时,说不定手中的武器还斩过那些外族的祖父或者是阿耶。
而募兵制后就不一样了,士卒们出人就行,其他的一切皆由节度使下发,这就造成了財政负担过重。
不过这样一来,士卒的装备不仅统一,而且普遍的质量都不错,毕竟是吃饭的傢伙。
而要对付这种步骑混杂,装备简陋的军队,以重甲步兵配合轻骑是最好用的阵容。
刘克之麾下重甲步卒並不多,夏州武库中的武器,诸葛爽恐怕不会给他太多,所以將德静县的武库搬空,正合他意。
待准备好之后,刘克之在拓跋宏反应过来之前,带著军队破开库门,直接搬空了两库,向著夏州,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