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德静(2/2)
说简单一点,就是人均吕布,甚至还不如吕布,个个都是数姓家奴,骄兵悍將。
这个时代可称一句道德高尚的人,居然是赵匡胤,你敢信?
不过事实就是如此,赵匡胤虽夺了江山,但並未对曾经的老主家斩尽杀绝,对手下的骄兵悍將也让他们得了善终。
因为这个时代,节帅篡位,军使杀帅,军官杀將,士卒杀军官,军官杀士卒,以下犯上,以上灭下,屠人满门,淫人妻女,甚至於杀人分尸而食,皆不过寻常。
这就是五代特有的“长安天子,魏府牙军。”
闹得厉害一点的藩镇,即便是天子他们也不当一回事,直接管辖他们的节度使也是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天手下的牙兵就將他给砍了。
刘克之的这些士卒虽说比较老实,可这並不意味著他们就完全听从命令,扶植亲信,收买人心,是必不可少的。
以小见大,以大见小,刘克之所为,亦是诸葛爽所为,皆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威望,收拢权力。
而初至任上,自然是会得罪人的,诸葛爽得罪的是夏州坐地户,刘克之得罪的,就是德静县的地头蛇,其中自然就包括了德静县令和镇守此地的原夏州军德静都十將。
刘克之一回军堡,被他任命为虎林军录事参军的萧器便迎了上来。
“使君,拓跋县令来了。”
刘克之已位至军使,位比刺史,自然有资格被称一句使君。
还未等刘克之说话,一道声音便自远处响起。
“哈哈哈,刘军使此番斩获颇丰啊,不过那股马贼足有四百,在德静肆虐已久,难以对付,怎只有这点损失,该不会是杀良冒功吧?”
拓跋宏是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穿著一身青色圆领袍,却是披头散髮,肤色红褐,面容粗獷,一看便不是唐人。
那微微眯起的三角眼,为他增添了几分阴鷙气质,显然是个不好相与的。
他是宥州刺史拓跋思恭亲族,诸葛爽未来之前,拓跋思恭是夏绥最大的坐地户,虽只是刺史,但名声大,势力广,几有节度使之威。
而他的权力皆是夺自诸葛爽的,诸葛爽自然要收回,两者之间可谓是势同水火,而刘克之作为属下,自然以诸葛爽马首是瞻,与拓跋思恭敌对。
至於杀良冒功,是唐末边军的常態,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並不揭露,拓跋宏此举,挑衅的意味十足。
夏绥虽位於关內道,是大唐属地,但自唐中期开始,党项人归附之后,在西北发展壮大,如今,在夏州和宥州,党项人口已与汉人相当,甚至在部分区域要远远多於汉人。
整个夏绥几乎有一半的地区都已被党项人控制。
而德静作为夏州北面门户,是夏绥境內党项人与汉人居住地的分界点之一,在德静以北的草原地带(今毛乌素沙漠,在唐末时是草原,宋代时因与西夏长久作战,环境不断恶化,最后成为沙漠。),基本上都是党项人的地盘,当地唯一的唐军武装,只有一支两千余人的经略军。
而这种分界点,除了是多战地带,同时也是贸易兴盛之地,两族百姓常在此交流贸易,油水十足,拓跋宏自然不满刘克之这个代表了新任节度使的人来横插一手。
而对於拓跋宏的出言不逊,刘克之自然也不会客气。
“党项螻蚁,自然伤不了我麾下健儿,说实话,你们这些蛮夷真应该感谢节帅的仁慈,若不是节帅劝说,我早已率军將你们赶尽杀绝,亡族灭种!”
“你!”
对於刘克之的反击,拓跋宏顿时面如锅底,但他又无法反驳,刘克之麾下虎林军出击时他又不是没看过,確实强大。
而且这廝惯会假仁假义,並不住县城之中,每日就在这军堡中收买人心,和士卒同食同寢,又不剋扣赏赐,甚至还自己出钱补贴伤亡部下家人。
来德静不过月余,仁义之名便传遍德静,不仅时常有人来投靠,就连他拓跋氏麾下的士卒,也有些蠢蠢欲动。
想到这里,拓跋宏心中不免有些忌惮,冷哼一声后,转身向著德静军堡签厅走去,显然,他並不只是来和刘克之呛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