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虎林(1/2)
既然诸葛爽给了机会,刘克之就不会放弃,即便很困难,所以在三人全部决定留下之后,第二天刘克之就进城联繫了晋阳幕府官员,將那千余昭义兵带回了军营。
这些昭义兵也被这年余的“孤儿”生活几乎磨光了心气,此时听说有將官愿意用他们,当即收拾了行李,欢欢喜喜的就入了城外大营。
“不知阁下高姓大名?职位是何?”
重新换了一个更大的军营,刘克之高坐主位,刘三张二站在身后,杨师厚等五人分坐两边,面前站著一个邋遢的落魄中年。
“在下免贵姓萧,名器,乃昭义军隨军逐要亲事,见过將军。”
中年人闻言只是拱手一礼,显得颇为轻慢,但刘克之並不在意,因为他看出这中年身上的这件衣服,並不合身,且已洗的发白。
不过一听他的姓,刘克之就来兴趣了。
“姓萧?先生祖籍何处?”
萧器顿时露出一个窘迫的表情,语气有些无奈的回道:
“下官祖籍曲阿,太宗时迁居台州,如今是七世矣,早已没落。”
“原来如此。”
刘克之恍然,怪不得兰陵萧氏子孙不仅为节度使做事,还是一个没编制又是临时工性质的隨军逐要亲事,原来是旁支中的旁支,比他就稍微好一点,宗谱上可以留名,但也仅限於此了。
“既是幕府僚佐,为何逗留不去?”
“下官恩主曹大帅薨於此地,又未做出半点功绩,无顏回乡。”
说著,萧器不自觉的理了理身上的衣服,他虽看似邋遢,也只是没有洗头罢了,身上的衣服倒是乾净,只是有些紧了,而且隱约间可看出衣服原应是青色。
见此,刘克之哪里还不明白,无顏回乡是假,恐怕家远与囊中羞涩才是真,而且他又是文职,没有多少武力,若无人护卫,回乡是一条死路。
刘克之温和一笑,並不在意萧器的不老实,因为这可能是他如今仅有的体面了。
“我看那些昭义兵对你颇为敬重,想必有几分才学,以后就在我手下做事吧,继续做你的书吏,先给你五贯钱,五匹绢,五匹布,好好收拾一下。”
“多谢將军!”
萧器顿时大喜,拱手便想躬身一礼,可中途不知想到什么,这身子没有完全躬下去,显得有些滑稽,抬起头后,脸上露出些许不好意思的神色。
刘克之挥了挥手,表示不在意,唤过刘三,低声吩咐了几句后,便让他出去了。
吩咐完后,又让张二搬来一张胡床,让萧器坐在下手处,又见他脚步支拙,便知他顾忌,又让张二取出自己的虎皮大氅。
“这大氅是我十六之时所穿,如今已不合身了,萧君身形与我那时相差不大,应穿的了,便送给萧君了。”
“多谢郎君!”
萧器本三番推辞,见刘克之真心送他,当即也不酸迂,满脸激动的收下,披在身上后,坐在下手。
刘克之隱约间听到哧拉一声,这道声音其实挺明显的,萧器的身形都有些僵硬了,只不过萧器身形不过五尺六七,人又消瘦,刘克之六尺时穿的大氅,正好可以將他全部裹住。
刘克之装作未闻,温声开口询问起来。
“军士们过得如何?”
“过的甚是艰难。”
萧器不知为何,也不再维持体面,直接开口诉苦。
“粮科使每月送来的粮食,只勉强够吃,但其它的补给,却是一点也无,盐也不足了,马匹也已疲软,今日回营,行李皆是將士们自己背著,就怕累著马。”
“逢年过节的赏赐也没有,將士们怨声载道,无奈,萧某只能向商人借贷,好歹让大家能够过节,可从改元以来,贷也借不来了,若非將军收留,恐將死矣。”
说到此处,帐中有些沉默,他们知道昭义兵过的艰难,却没想到过的这么艰难,而刘克之对於收服他们,也更有把握了。
“其实不瞒將军,我之所以未走,也存了一点私心,可这年余下来,已知自己不是带兵的材料。”
说著,萧器起身又是一礼,有大氅遮挡,他的腰终於弯的下去了。
“得將军收留,我等可活下去,世上再无这一支昭义军,只有吾等虎林都士卒,唯將军马首是瞻。”
“嗯。”
刘克之挥了挥手,示意萧器坐下,温声开口。
“既入虎林,某家自会一视同仁,萧君日后负责记录军情,保管文书,协调后勤,自会看到某家所为,將士一心用命,某家自不吝赏赐,想来此时將士们已列阵以待,萧君不如隨某家同去校场?”
“固所愿也!”
萧器也想看看刘克之会如何做。
“嗯。”
刘克之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带头出帐,又回头说了一句。
“对了萧君,某家姓刘,名克之,乃克敌制胜之克,家住长安,祖籍寿春,且记好,日后文书往来,用得上。”
萧器猛的抬头,此时方知刘克之姓名,脸色也莫名变得好了许多。
———
时年三月,雨雪已尽,炎暑未至,此时天高气爽,阳光暖洋洋的,正是春游好时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