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须陀洹(1/2)
“大父,我们来了。”
刘伯阳扣响房门后,便在屋外等待,直到屋中传出一声进后,方才推门而入。
“过来一起看看火奴儿的大作。”
或许是元日的原因,老道今日的精神还不错,话语之中显得中气十足,眼神也略清了一些。
而听到祖父的话,刘伯阳这才注意到一旁摆著六个箱子,其中一个已经打开,所以可以看出其中装著的是书籍。
“火奴儿也会写书?”
这不是刘伯阳看不起刘克之,毕竟刘克之看过多少,学过多少,会用多少,他都一清二楚,他知道这个弟弟学识不错,博闻强记,但写书,並不是靠这些就能做到的。
“天工开物?这是什么书?”
看著封面上的四个方正大字,刘伯阳翻开一看,便知道此书正是刘克之所写。
因为刘克之写文章有一个习惯,开篇先写题眼,然后围绕著题眼分为一二三阶段以方法或者思考的形式写下来,最后还要写一篇总结。
这种习惯与当世主流迥异,他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也是这样,反正他只在刘克之身上看过。
“原来是一本工书。”
刘伯阳翻到的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如何炼铁,后面还附有一副图画,画著一个十分奇怪的巨大炉子。
“不止,还是一本农书。”
一旁的刘仲卿也拿起一本书翻看起来,上面记载的是如何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不止,火奴儿的这六个箱子里,天工开物只占了两个箱子,其它的四个箱子中,两个箱子装的是两本书,名为大唐风土记和万国地理录,还有两个箱子装的,是一堆兵书和医书。”
老道的表情变得严肃,但刘伯阳兄弟二人却从老道的语气中听出了骄傲。
两人打开箱子查看一番,隨后满脸惊骇的看向老道。
“大父,火奴儿从哪里得的这些书,兵书和医书也就罢了,这地理录中的地图,居然如此精细!他是哪里得的?他可是连长安都没出过。”
二人並没有怀疑书中地图的真假,因为他们年轻时也曾游歷天下,玄都观中也藏有一副简略的大唐地图,但那些,都没有这书中地图详细。
因为这地图已经详细的绘画了大唐的每一个县城,其中的主要大城,他们都去过,自然知道这地图记录的分毫不差。
至於大唐之外,他们也没有去过,但从大唐的地图来看,恐怕做不得假。
老道合上手中书籍,语气中带著一些回忆,第一次对后辈诉说起刘克之的往事。
“火奴儿小的时候便告诉我,他晚上做梦时,会遇到一个老道人,带他游歷天下,从而看到了许多新奇事物,他请我买纸给他,记录下来,那时他年方六岁,如今十年过去,他已无法入梦,只有这六箱书籍,证明他梦中所见並非虚假。”
此事兄弟二人还是第一次知道,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信,隨后看著手中的书,却又不得不信。
刘仲卿慢慢的翻看著书籍,口中呢喃出声:
“我以前听对面大兴善寺的一个禿驴说过,罗汉果位中的须陀洹,虽然尘缘已断,但是生死未了,还需再入轮迴,方能解脱。而须陀洹需要还清宿缘,因而能够觉醒宿慧,想起前世的记忆,展现出超凡的智慧。”
“火奴儿的情况应与须陀洹相差不大,那老道人说不定就是他的前世。”
闻言,刘伯阳满头黑线的看著自己的这个亲弟弟,见他恍然出神,忍不住开口呵斥起来。
“胡说八道,我看你是被那禿驴蛊惑了,你也是经年的修行人,怎会去相信这些,火奴儿不过是神游天界,获得祖师传授而已。”
刘仲卿回过神来,听著大哥的训斥,不敢反驳,但他不以为意的撇了撇嘴,言不由衷的回了一句。
“大哥说的对。”
“你!”
一听刘仲卿的语气,又看到他的神色,刘伯阳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擼了擼袖子便要再次开口。
“好了,我让你们来是为了看书,不是为了吵架的!”
老道一句话,便让刘伯阳冷静下来,想起了正事。
“大父,火奴儿为何要將这些书籍送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