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要杀人(2/2)
古人云:“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说的就是二人这种情况。
笑罢之后,杨师厚接著开口:
“既决定杀之,需谋划一番,先不说如何杀董继宗,就说你家人俱在长安,必须先让他们离开,如此方好动手,不然董继宗一死,我二人尚可逃脱,你叔祖年逾八十,即便是道士,恐怕也逃不脱这帮宦官的毒手。”
刘克之闻言沉思起来,確实如此,董继宗虽然只是一个孔目官,但他也是宦官的一员,头上有人的,在这长安还没人敢惹宦官,一旦杀他,必会使得宦官们人人自危,甚至会不惜代价的找出凶手。
毕竟凡事有一就有二,若不严惩刘克之,那么就会引人效仿,看他们这些宦官不爽的人,太多了。
“如今已是冬日,我叔祖年纪太大了,此时离开太过凶险!”
对此刘克之心中还有些顾虑,老道的年纪太大了,冬天本是最难熬的时候,这时候让他离开长安,无疑是让老人家去死。
杨师厚也知道刘克之的难处,所以並没有恨铁不成钢,心中还有些高兴,毕竟能够顾忌到家人的人,才值得他杨师厚的友谊。
所以在略微思考过后,他又说出了一条解决办法。
“那就只能是杀光董继宗手下的义子,先给他一个教训,不过如此一来,以后想杀他就难了。”
刘克之望著杯中酒,思索著该如何做才能將利益发挥到最大。
至於不杀,直接出京?
那是不可能的,大家都结仇了,刘克之信奉的就是道门,不杀几人,他心里不痛快。
而且宦官很了不起吗?又不是神策军中尉或者枢密使,区区一个孔目官罢了,杀了也就杀了,往那些节度使的地盘一躲,能奈我何?
而等到叔祖离开长安再动手也是不可能的,毕竟那时都已是春日了,这几日董六没有来找麻烦,完全是因为要给董继宗过大寿,而等大寿一过,他就会来找自己的麻烦,要杀人,就得在大寿之前动手。
刘克之忽然抬头看向墙上掛著的弓箭,这是一柄三石弓,刘父力气不够,拉不开,所以留在了家中,这也是他留下的唯二的遗物,另外一个便是这座宅子。
在没有做梦之后,刘克之的第一想法便是离开长安,这既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是出於对黄巢之乱歷史的预见。
只是那时候他才十二,年纪太小,父亲又刚死,离开长安的话太过危险,所以他留了下来。
可如今他已经十六,自去年起他便在秦岭之中游荡,猎杀了数只猛兽,他已经拥有了离开的资本。
毕竟想要在这个时代活下来,活的安稳。需要的不是钱財,也不是粮食,更不是官爵。
而是兵马!
没有兵马,哪怕你是皇帝,依旧难逃一死,而有了兵马,哪怕你是流寇匹夫,一样能够一试九鼎轻重。
长安是世家和宦官的长安,他想要在这里拉出一支队伍是不可能的,只有去边军,去那些节度使的地盘,才有机会。
“山中小物,亦会狐假虎威,我等却在这里打算硬干,不过莽夫!”
思考许久之后,刘克之猛的开口。
闻言,杨师厚眼睛一亮。
“三郎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