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小姐驾到(加更)(2/2)
明明八年后还在,不知道那家啃得鸡有没有往外开连锁店。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岛上的孩子。”若萍不屑一顾,“果然是没见识的城里人。”
这莫名其妙的地域歧视是怎么回事?
若萍开了个玩笑,心情不错:
“虽然快要毕业了,述桐你真该关心下岛上的事,你要不去问问你那个同桌,这事说起来还真和她有关。”
“和顾秋绵有什么关係?”
“准確地说是和她爸有关係。”杜康插嘴道,“你先看那边——”
张述桐顺著他手指的方向一看,视线里远远地出现一座三层的高楼——在小岛上三层真的算高楼了:
“那不是蓓忆商场吗?”
张述桐知道,那是小岛上最大的建筑,一座百货商场,其实和大型超市差不多,远远比不上真正的商业广场;
一层好像是超市,二层卖衣服,三层有点杂,家电、文体、玩具……反正乱七八糟的。
整个商场的占地面积不算大,他叫商场是从前叫顺口了,以现在的眼光看,其实就是一家中大型超市。
“你別告诉我你不知道那是顾秋绵他爸建的?”若萍惊讶道。
这么一说张述桐有印象了,商场开业的时候他爸妈还拿到过一张储值卡,进去狠狠地扫了一堆货。
“所以这和商业街快没了有什么……”说到这里张述桐也反应过来,“真的假的,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你光惦记著鱼唄。”
若萍放慢一些速度,与他並排,索性连来龙去脉也解释了:
“它要是和这条街离得近还好,能带动点人气,可现在离得太远,人都被商场吸走了,这条街上的东西商场里基本都有,比这边款式多,有时搞点活动价格还低,你说怎么打得过?我妈现在也喜欢去那逛了,老去抢鸡蛋,哦,这事杜康最有发言权。”
杜康便接过话,一脸心有余悸:
“谁说不是,我爸还跟我说,亏了我家的饭馆离这边远,挨不著边,不然生意可要难做了。若萍之前说的我也听说过,好像是说……顾秋绵她爸最开始看中商业街这块地了,想建商场,拆迁的事都快谈好了,但有的人坐地起价,反正最后是闹崩了。
“然后顾秋绵她爸也是硬气,乾脆选了別的地方建了商场,硬生生把这边挤兑垮了,好像最近又在谈拆迁的事,不过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怪不得……”张述桐若有所思。
“怪不得什么?”
“怪不得顾秋绵书包里这么多零食。”这话一出口,立马被若萍白了一眼。
其实他是想说怪不得八年后这条商业街还在,顾秋绵几天后便死了,估计杜康嘴里的拆迁也没谈成。
说著说著几人便到了饭馆,是本地的特色菜,店名叫“家南湖鱼馆”,在这条街上已经算规模最大的了,还有包间;
味美价廉,份量又多,如果只把聚餐的地点放在小岛上,这家鱼馆便是他们的首选。
几人都是熟客了,一进店门,先是看到一个胖胖的妇人,若萍一口一个阿姨嘴巴很甜,听得老板娘笑得连脸上的褶子都堆起来了;
店里的样子很有年代感——
门口摆著几箱啤酒和饮料柜、白色的墙上被熏了一层淡淡的油烟、木质桌椅已经包浆,桌子上盖著一块布,上面又压了层钢化玻璃,也確实符合街上萧瑟的景象,大厅空旷,他们还是第一桌客人;
杜康直接去前台拿了菜单,菜单被塑封起来,不知道用了多久,上面黏黏的,几人落了座,四个脑袋凑在一起,研究要吃点什么。
杜康家学渊源,很想显摆下自己在厨艺上的造诣,张口就说哪个哪个菜最有水准,被若萍拍了下脑袋才消停,最后不服气地要了一道炒虾仁;
若萍爱吃甜的,要了道拔丝地瓜;清逸的口味一向稳定,来这里只吃汪鱼丝;
最后三人的目光看向张述桐,他真想不出吃什么,本想说隨便,可若萍最烦隨便;於是想了半天,提议要不点道酸辣土豆丝?
便被若萍拍了一下,说有没有点出息,我们是来聚餐的,聚餐懂不懂?只好换了一道红烧排骨,这道菜应该是他们三个都爱吃的。
等菜的功夫,杜康便嚷嚷道今天怎么也得喝点白的,清逸迟疑道咱们下午不得上课,是不是有点过份,若萍这时候像个侠女,一拍桌子说怕什么,有事我扛,阿姨先来四瓶,不够再加——
於是老板娘拿了四瓶营养快线过来。
几人还挺有仪式感的,不能对瓶吹,一定要倒进玻璃杯里,杜康最擅长这种场合,祝酒词脱口而出,大概是清逸、若萍和述桐同志昨晚剿匪有功,本人在此谨代表小岛全体居民,向各位表示感谢;
张述桐一边笑一边想这都什么跟什么,这时候三个人已经站起身等著他了,於是张述桐也跟著起身,四个杯子碰在一起,少男少女脸上同时绽放出笑容:
“乾杯!”
玻璃杯清脆的声响顿时响起,不等把营养快线一饮而尽,有个男学生推开店门,朝店里吆喝问:
“老板还有座不?”
老板娘忙笑著说怎么没有,你们几个人啊,进来隨便坐,我这还有包间呢;
男生却不屑一顾,说我们人多,就怕你们店不够大;
杜康一听就乐了,说看把这货厉害的,还能有几个,怎么要包场啊?等会我给他数数;
然后男生又小跑出去,隔著店门能听到他说,店里只有一桌,咱们就在这吃吧;
过了片刻,对方又跑回来,却不直接进门,而是拉开门等著,好像人真的多的不得了;
杜康撇撇嘴就开始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一直数到十三个,越数眼睛越大:
“不是,真这么多人啊?”
可这还没完,只见进了店的学生並没有著急落座,而是纷纷向身后看去,自动分开一条道,张述桐也回头瞧著那条迎宾大道,突然生出某种预感;
接著他的预感成真,视线穿过眾人的间隙;
只见一只小靴子先踏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