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杂誌封面(1/2)
隨著宝岛娱乐產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股热钱进入娱乐圈。这些钱来自於各个领域或个人,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最明显的领域就是电影行业,六十年代台语电影只要拍,就能捞到钱,以至於卖风扇的家用小百货都转身变成了电影公司。
同样,唱片领域也遭到了外来“势力”的围攻。
歌林作为宝岛知名的家电企业,主要销售电视、空调、音响。集团为了扩大影响力,实施硬体+內容,形成协同效应。
当然,作为家电业的巨头,在唱片领域不过是个小白,所以企业之初的战略为代理唱片为主,主要引进日语歌曲。
从集团下派到歌林唱片部当主管的李楷瑞,希望能够扩大唱片业务,在集团內爭取更高地位。
“我们代理哥伦比亚唱片销量似乎达到了瓶颈,宝岛虽然不少市民喜爱日语歌,但终究不如本土歌曲。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都提一提。”
会议室內,唱片业务部门正在研討部门战略。
“经理,要不我们去签约歌手,灌录唱片?”有人立即提出来,直接效仿其他成型的唱片公司。
不少人点头同意,这意味著他们可以大开拳脚,正式在歌坛內掀风浪。
“我认为时机不成熟。我们没有运作歌星的经验,要是新人很大概率会让投资打水漂,成名的歌星,价格又高,超出我们部门的经费了。保守一点更好,我们毕竟只是为了销售音频设备……”
任何公司都会存在保守派和进取派,两个团体往往处在不同的位置。
李楷瑞二十六七岁,正值干事创业的时候,不想这么被动,想在叔叔面前露脸。“你们说的都很中肯,但裹足不前意味著倒退,我们在公司的影响力就会越低。还有其他可行的意见吗?”
经理明著偏袒哪方,在座的都能听出来,立刻有人给了意见。
“李经理,大家有没有看过金曲奖?就是中视每周五晚八点那个节目。我调查过,收视率非常高。这说明市民都比较喜欢看,我们是不是可以与中视达成合作,灌录他们的节目呢?”
这个建议直接得到所有人的同意,既不需要培养歌手,又可以发行比较热门的歌曲。
唯一需要控制的只有成本,以及与中视的分成问题。
在熟人的介绍下,李楷瑞见到了金曲奖的製作人以及神秘女郎洪晓乔。
“李先生,你的事情,台里的领导已经跟我说了,有你们歌林配合,想必《金曲奖》的节目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不过你要怎么合作法呢?”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节目製作人说了些漂亮话,他虽然被授意同意歌林的合作。但他不是一个牵线木偶,想把事情谈的更漂亮一些,为台里创收,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李楷瑞想法並不复杂,有中视这座靠山,歌曲的版权绝对不是问题,哪个本土音乐人敢得罪中视呢?
“陈先生,这是我们的方案的初步设想,您看看是否有需要改的地方。”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方案,推了过去。
电视节目製作人简单看了一遍,里面的利益分配出奇的好,这让他对李楷瑞有了新的认识。
洪晓乔读完之后,对这两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傢伙很反感。
每一期歌曲的版权费用两千块,唱片销量分红中视与歌林五五分,歌林承担製作费用,宣发费用两家各占一半。
《金曲奖》每期会唱八首歌,也就是歌林只需要付出一万六的版权费,就可以录製当红歌曲。
这不是明抢吗?
“版权费不会太低了吗?”洪晓乔一副不確定的语气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