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风雨欲来(2/2)
潯洲新政的文书副本,连同朱高烁那份言辞恳切、数据详实、直指祖制低俸之弊、请求朝廷酌情考量调整官员俸禄的奏疏,一同摆在了朱棣的御案上。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朱棣只是扫了一眼那份关於俸禄的奏疏,便隨手將其搁置在一旁,並未立刻召集群臣商议,也未对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提及只字片语。
仿佛那只是一份普通的藩王问安摺子。
但潯洲的动静,尤其是“风闻司”的设立,却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朱棣心中激起了远比俸禄改革更汹涌、更危险的波澜。
暖阁內,气氛压抑。朱棣端坐龙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紫檀扶手,发出沉闷的“篤、篤”声,他面前摊开的,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呈上的、关於潯洲新政的最新密报。
其中,“风闻司”三个字被硃笔重重圈出,旁边批註著刺眼的硃砂小字:“构架严密,耳目遍布,直报祁王,监察官吏,形同王之一人的耳目喉舌!”
朱棣的目光死死盯著那“耳目喉舌”四字,深邃的眼窝里,寒光凛冽如冰,藩王在自己的封地內施政,提俸禄、禁贪腐、立规矩,哪怕手段激烈些,在朱棣看来都是“家务事”,是藩王应有的权柄。
他虽有关注,却未必会过多干涉,但设立一个独立於朝廷体系之外、直属於藩王本人、专司监察刺探的“风闻司”?!
这性质,就截然不同了。
两个崭新的管制体系,护林员?那是管理山林的职司,职权清晰,目標明確,无关朝局,朱棣问都懒得问。
可这风闻司,监察谁?刺探什么?仅仅是为了抓几个贪官污吏?那为何不借用现成的、隶属於天子的锦衣卫?只需他朱棣一道口諭,锦衣卫在潯洲的分支便可全力配合祁王肃贪!
偏偏老四没有!
他绕开了朝廷,绕开了天子亲军,自己另起炉灶,打造了一套只听命於他祁王的“耳目喉舌”。
这意味著什么?这意味著在潯洲,出现了一套独立於大明帝国监察体系之外的、由藩王直接掌控的情报和监察机构!这意味著潯洲的官员,不仅要对朝廷负责,更要对祁王个人的“风闻司”负责!
这已经超出了藩王治理地方的范畴,隱隱透露出几分自成一统、国中之国的架势。
这才是真正触及朱棣逆鳞的地方,他一生戎马,从藩王起家夺了侄子的江山,对权力旁落、对藩王坐大有著刻骨铭心的警惕,老四在潯洲搞工业、练强兵、兴海贸、种新粮,他都可以容忍,甚至暗中欣赏其才干。
但设立这种直属於藩王的情报机构,挑战的是皇权对信息的绝对垄断,触碰的是帝王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
“篤、篤、篤……”手指敲击扶手的声音越来越重,如同沉闷的战鼓,敲在下首三位皇子紧绷的心弦上。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感受到了父皇身上散发出的那股压抑到极致的、山雨欲来的怒意,目光不由自主地都聚焦在那份被朱棣死死盯著的密报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