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十一节 司马伦进京(2/2)
那些日子皇上也忧心如焚真正是内忧外患每天听到耳里的都是坏消息。
所以当听到北方叛乱平定地时候我和皇上都喜出望外。高兴之余我们决定要好好地奖赏一下这次平叛地有功之臣。而平叛的主将也是一位宗室子弟:赵王司马伦。
司马伦是皇上地曾祖司马懿的第九子也就是祖父司马昭的九弟。我公公司马炎建国之初就封这位九王叔为琅邪郡王。咸宁中期又改封为赵王任安北将军。元康初年改任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守镇关中。
既是宗室子弟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勋理应大加褒奖。但皇上在朝堂上把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刻就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为据他们说这次事件的起因也是由于司马伦刑赏不公才引起了羌人的反叛。
大臣们庭议都认为此事既为司马伦而起他有罪在先后面的平叛最多只能算是将功折罪不应再论功行赏。但皇上向来仁厚提出参照先帝旧例对宗室子弟应宽大优厚有罪轻罚有功重赏。
皇上敢这样说当然是的确有先例可循的。
话说司马伦年轻时也曾犯过事而且犯的还是特别丢人的事。那次有个负责守国库家伙在街上盗卖御裘谁知好死不死恰遇九门提督巡城当场人赃并获连人带裘一起交给廷尉审理。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是不可能盗走国库的珍藏的必然有同伙。廷尉大人也不是吃素的夹棍、板子、老虎凳一起祭上那人还没挨上老虎凳呢只是眼睛一瞟见那凳上隐隐泛着血红立刻屁股尿流爬在地上磕头如山响亲爹亲妈都肯招认了何况只是同伙?
在不幸被他招供出来的几个人中已被封为琅邪郡王的司马伦赫然在册。
一个郡王居然当小偷盗卖国库珍藏这糗可出大了。司马伦立刻攀升为新闻榜人物不单街头巷尾人人议论连朝中那几天的庭议都三句不离他的大名。
大臣们一致认为司马伦的这种行径实在是太丢皇家的脸了理应受到严惩以儆效尤。廷尉大人也上书将此案的几位主犯量刑为“斩弃市”“斩弃市”啊斩了还把尸身丢在大街上任人观赏唾弃。司马伦当时在狱中听到这个判决时肯定也“屁滚尿流”了吧。
最后还是先帝仁慈亲自拟诏曰司马伦其罪当诛当念其为皇家骨血不忍加罪特赦免。这才从刀口下救回了司马伦的一条小命。
因为感念先帝的恩情司马伦后来倒也洗心革面没再犯过偷盗。在领兵驻扎在外的这些年里也一直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地为司马家守护疆土。
这次会生动乱其实只是他一时疏忽所致没有平衡好汉人和外族的关系。并非他犯了什么天怒人怨的罪行。
皇上既援引先帝旧例大臣们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于是皇上让张华拟旨改封司马伦为车骑将军、加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