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府试放榜,秀才案首!(2/2)
韩玉圭折扇“啪”地收拢,曹安已被人群挤得踉跄。
此乃意料之中,也无人惊奇!
昨夜下了一场才气瀑布雨,江州府城内不知多少稚童、少年,从中受益。
不知谁先喊了声“贺江案首——!”,道喜声顿时如潮水般涌向人群中的江行舟。
“同喜!”
江行舟不由含笑,向周围的童生、百姓人群,拱手回礼。
在府院周围的上百驾世家朱漆雕窗的马车内,数十道犀利的目光盯着红榜,神色都是羡慕。
“府试,秀才案首!
可得极品文心、特殊文术!
可入文庙观碑三日!”
暨阳沈家主指节叩击窗棂,翡翠扳指在檀木上磕出沉闷回响。
他望着红榜最上方那个烫金名字,眼底浮起三分艳羡,七分忌惮。
秀才案首可以获得的好处,是寻常文士难以想象。
而此刻,这个被众多江州府簪缨世族盯着的位置,却收入了江行舟的囊中,灼得他们眼眶生疼。
雷万霆浑厚的声音在晨光中回荡,每报出一个名字,便激起一片惊呼。
“江州府试,甲等第二——沈织云!”
“沈兄,他人呢?”
人群东侧顿时响起一阵清脆的环佩叮咚。
东面茶楼上“哗啦”掀起竹帘,沈家公子沈织云倚栏轻笑,手中湘妃竹扇“唰”地展开,露出“才高八斗”四个淋漓大字。
“恭喜沈兄!”
“同喜!在场之人,每人散十枚铜钱!”
那位沈织云微微颔首吩咐,身旁的小厮早已将备好的大把喜钱,撒向街道上的人群。
楼下立刻有相熟学子笑骂:“好个沈家郎,早备了彩头!”
哗啦啦的铜钱落地声,引来众多孩童争抢。
不知多少书生暗叹:“暨阳沈氏,果然是财大气粗.今日至少要洒出数万枚铜钱!”
“江州府试,甲等第三,韩玉圭!”
“江州府试,甲等第九,曹安!”
听到自己的名号,在场的诸童生们,纷纷彼此道贺。
“薛富.乙等第七!”
“薛贵.乙等第十七!”
薛富薛贵兄弟二人,相顾一眼,相拥狂喜。
竟然中了,这大出他们的意料之外,原本这次府试并未抱有太大的希望。
“江州府试,乙等第十名,顾知勉!”
待报到乙等第十名顾知勉时。
“中了.真的中了?!”
人群中只见个粗布衣裳的顾知勉愣在原地,手中一卷《论语》“啪嗒”掉在地上。
“恭喜顾兄!”
周遭先是一静,继而爆发出更热烈的喝彩。
当“丙等第九,张游艺”七个字从雷都尉口中迸出时,人群突然诡异地静了一瞬。
许多童生,都是震惊和不可思议。
那位须发如雪的老童生踉跄着挤到榜前,望着在朱砂榜文上自己的名字。
忽见他眼眶泛红,激动转身对着学府方向长揖及地,束发的木簪不知何时被人群挤掉落在地,白头发披散如飞蓬。
“中了!中了!”
张游艺嘶哑的呐喊,混着几滴老泪溅在青石板上,“五十年整整五十年啊,默默无闻!
今岁竟然走鸿运,春闱中了童生,夏闱又中秀才!学生三生有幸!”
忽见老童生从怀中掏出一把碎银,狂喜至极,天女散般撒向人群。
“恭喜张兄!”
“张兄真是.大器晚成啊.”
众多少年童生的道贺声里,分明掺着几分酸涩。
江州府二千名童生赴考,仅中一百名秀才。
白发老童生张游艺名列丙等第九,考中秀才,成为本府录取年龄最大的童生。
五十年寒窗无人问,而今一朝青衿入府院!
江行舟目光扫过府试红榜一百位童生名单,心中微动。
一府五县,六位童生案首,有五人登榜!
唯有本府案首赵子禄落榜,其余皆名列其中。
而江阴县一县之地,更是独占鳌头——近二十人上榜!
韩玉圭、曹安、陆鸣、李云霄、薛氏兄弟、顾知勉……这些曾与他一起借住薛国公府押题,并肩在太湖诛妖的七名同窗,尽数位列红榜!
“这也不足为奇!”
江行舟嘴角微扬。
太湖诛妖一役,八人的功绩卓著,府试第一场便名列前茅。
后两场更是稳扎稳打,无人掉队。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此外,老童生周广进、张游艺等十余名江阴童生亦在榜上,可见此番江州府试,江阴县文运之盛,在江州府居首!
几家欢喜,几家悲。
正当江州府院放榜之时,
江州赵府,赵氏祠堂一块匾额“诗礼传家”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官府差役当众摘下,劈碎于市。
这是江州官府赐予,褒奖江州世家的匾牌,自然也能撤回。
而赵家连夜备了重礼,欲拜访周山长院君,恳请撤回赵子禄终身禁考的禁令,却被门房一句“院君染风寒,不见客”挡了回去……
老族长赵淮,不得不亲赴江州府衙,向太守大人请罪。
老漕运使站在滴水檐下整整两个时辰,只换得府尊大人一纸“教孙不严”的申饬文书。
赵子禄披发赤足,跪于赵家祠堂前痛哭一夜。
昨日他还缀着明珠的锦缎发带,此刻正被愤怒的族老扔进焚炉,窜起的火苗映得他满脸油汗。
而赵家祠堂里,赵子禄的庶子之名,已被族老亲手除名……
江州茶楼最火的说书段子,除了《府试登科》之外,便是《蠢才赵子禄逆鳞案》。
“圣朝取士,如天雷筛沙。
话说那赵府赵子禄,自恃门第,年少轻狂在考卷上讥讽寒士,却不知——雷霆之下,蝼蚁何分贵贱?”
惹来茶楼内满堂哄笑,也令府内诸多文士心头暗惊。
大周朝廷不分门第,招揽士子之心,是动真格的!若是谁还敢这方面动歪心思,怕是要被严惩。
江州府院朱漆大门前,榜柱巍然矗立。
都尉雷万霆铁甲森然,手中[秀才名单]迎风猎猎。随着最后一个名字宣读完毕,红榜下骤然爆发出潮水般的欢呼。
“恭喜,李兄!”
“同喜~王兄高才!”
红榜之下,一百名童生面色红润,神情喜悦,人逢喜事精神爽,彼此道贺之声不绝于耳。
从今往后,他们便是江州府院的同年同窗秀才!
而在外围,一千八百名落榜的童生们,静默如雕塑,哭丧沮丧。
有人死死攥紧褪色的青衿袖口,面色泛白;有人仰头吞咽着什么,喉中滚着苦涩。
某个消瘦身影低头,暗自握紧拳头,“三年.再苦读三年!三年之后,红榜必有我的名!”
都尉雷万霆虎目如电,手中名录“哗啦”合拢的刹那,声若洪钟:“凡府试及第者,随本官入江州府院,授秀才文位!”
“谨遵钧命!”
江行舟、沈织云等上百名童生齐声应诺,躬身行礼。
在雷都尉的引领下,众童生们鱼贯而入江州府院。
只见府院大堂,
府尊薛崇虎高坐首位,两侧文武官员肃立。
周山长院君携众教谕、训导早已等候多时。
更有数百位府院的秀才,在大堂周围列席观礼——他们是仍在府院苦读的学子。
其他自觉考举人无望的秀才,都会另谋出路,离开府院。
大堂内,众童生肃然列立,鸦雀无声。
众训导们手中托着檀木盘,盘中是一叠叠整齐的秀才文袍,青缎如墨,暗纹隐现。
“授秀才文袍、秀才方巾、秀才文剑——!”
周院君声若洪钟,余音绕梁。
百名童生们依次上前,躬身接过象征秀才文位的方巾、青衫与佩剑。
队列末端,一名少年激动的手在微颤,在接过文剑时险些脱手。
周院君目光如电,在他面上停留一瞬,却未言语。
“拜谢院君、府尊!”
众童生齐声高喝,声震云霄,在府院之中回荡。
“今日起,尔等便是我江州府院的秀才!”
周院君负手而立,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堂下众学子,声音虽淡,却字字铿锵。
“同年同窗,当彼此照拂。他日青云路上,莫忘今日堂内,并肩而立之人。”
他顿了顿,袖袍微拂,语气陡然肃然——
“尔等,从今往后,便是我江州府文士的颜面!”
“日后无论科场赴考、江湖游学,皆需谨记己身身份,一言一行,皆关乎江州文脉尊严,不可辱没!”
“谨遵院君教诲!”
众童生们肃然应诺,眼中尽是坚定之色。
江州府试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江州府文庙,为童生们才气灌顶,突破秀才文位!
“诸生入座,静气凝神!.今日借助本府文庙圣力,助尔等突破秀才之劫——『文心』开窍!”
周院君立于府院正堂,袖袍一振,声如洪钟,忽然厉声告诫:“文心开窍如履薄冰!心有杂念者,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喏!”
众童生齐声应喝,声音在府院大堂内回荡。
他们快步走向大堂中摆放的团蒲,虽神色激动,却无人喧哗,各自按考序盘坐于蒲团之上。
随后,他们便开始闭目凝神,心神沉入各自的文宫内,调整呼吸——为开辟秀才文心,做准备!
秀才文心不开,官府授予的文位终究只是虚名。
唯有文心开窍,方能真正掌握秀才文位之力,引动天地才气!
江行舟盘膝落坐于团蒲之上,将秀才方巾、文袍与文剑整齐摆放在侧。
随即,
他双目微阖,心神沉入童生文宫内。
他闭目的刹那,耳畔骤然寂静。
此刻,他的紫府无瑕文宫内——
一座八千块文砖筑就的宫殿,通体莹润如玉,流光溢彩,宛若九天仙阙。
宫墙琉璃瓦当滴落的不是晨露,而是凝成实质的才气,落地时竟发出珠玉相击的清响。
后宫内,那株十丈高的琼枝玉桂簌簌摇落金蕊。
文宫后苑,百竞放。墨兰吐蕊,朱砂梅枝桠间垂落,并蒂文心莲开..幻灭。
宫殿梁间一对青鸾,振翅时洒落的翎羽在半空燃成朵朵淡紫才焰。
宫墙之上,才气氤氲,隐隐有龙吟凤鸣之声回荡。
宫外文河,河水流淌。文河水面,竟有一尾尾墨色锦鲤在游走。
文宫内的各色异象,诞生的太多,以至于难以分辨。
文宫中央,一尊青烟凝聚的童生文魂静静悬浮。
那文魂已具人形,四肢俱全,面目轮廓分明,却仍如泥胎木塑——
七窍皆闭!
眼睑如封缄的玉简,唇线似未启的印泥,耳廓鼻翼虽具其形,却无其用,皆无感知。
整尊文魂,沉寂如初雪覆碑,对外界的光影声色浑然不觉,仿佛仍困在天地未分的混沌之中。
一枚青铜简牍自虚空中浮现,悬于文魂之侧。简面灵纹流转,一行行金色篆字如流水般刷新显现。
周院君神色肃穆,双手高捧江州府院君令牌,朝文庙方向深深一拜。
“江州府试,为国取士!”
“今有百名新晋秀才,请圣庙降下才气,助其——文心开窍!”
话音方落——
“轰——!”
江州文庙深处,那座沉寂多年的青铜文鼎骤然震颤!
鼎内,历代【出县】、【达府】名篇如受感召,字字生辉,句句回响,竟化作朗朗吟诵之声,在鼎中震荡共鸣!
“哗——!”
积蓄百年的浩瀚文气如火山喷发,冲天而起!
一道道璀璨才气光柱破鼎而出,直贯云霄,又在半空中如银河倾泻,俯冲而下!
“轰隆隆!”
才气洪流穿透府院青瓦,如天瀑灌顶,精准笼罩府院大堂内的百名童生!
江行舟只觉头顶一凉——
一股磅礴圣力,自天灵贯入!
紫府文宫内,他那尊闭目的文魂猛然一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