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95章 炎兴之治,盛世降临(求月票)

第95章 炎兴之治,盛世降临(求月票)(2/2)

目录
好书推荐: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长生从先天蕴骨功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围棋:谈恋爱哪有头衔战重要 食戟:神之舌在我面前不堪一击 战锤40K之春:万界的忠诚 神秘复苏:开局驾驭概念鬼 西游:开局拜师九天荡魔祖师 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洪荒:从先天人族成就混元大罗

此事足足辩论了数月之久。

直至炎兴八年之时,此事才被彻底定下。

随后诸葛亮更是敕令各地官员普及大汉的律法,并在越来越多的“藏书阁”之中留下律法,规定每个学子都要将律法牢记于心。

当听闻此事之后。

已经渐渐忘却顾琛的世族们,自是难以接受这种条例。

一个王朝注定不会仅有光明。

饶是当初顾琛在世之时,他都不能彻底扫清一切黑暗,更别说如今顾琛已经逝世多年了。

立刻便有人上奏刘禅,以篡改先汉律法违背孝礼之由弹劾诸葛亮以及一众参与此事的大臣。

这些人还是十分聪明的。

知道刘禅对顾琛的感情,特意避开了顾氏子弟。

但让他们没料到的是——

一向都十分温和的刘禅竟然因为此事震怒!

目标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般对准诸葛亮以及那一众大臣。

而是他们!

刘禅几乎将参与此事之人全部诛杀,终是有了一些皇帝的感觉。

此事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根本就没有人能料到刘禅这种皇帝竟然会有如此血腥。

而且刘禅是不孝顺吗?

以孝为名,何故遭至如此株连?

但随后这些人便知道了原因。

他们所弹劾的这些官员,都在顾琛为刘禅留下的“名册”之中。

当听闻此事之后。

天下所有对此事有所不满之人全部都沉默了。

饶是顾琛已经薨世多年;

——但至今却仍是能够压到天下无人敢有异心。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大汉的《新律》也是迅速朝着整个天下散开。

此事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炎兴十年;

大汉第四次官员考核再次开启。

虽然大汉这些年来一直都在蓬勃发展,但官员考核之事仍是最为牵动天下人心之事。

“初学”及“藏书阁”的相继散开。

也是注定让此事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

但诸葛亮等人包括顾氏第七代子弟却仍是选择亲自审查,对此事的态度都是极为的关注。

不仅仅是想要告慰顾琛;

同样是想要探查在这各种制度之下,百姓们的整体水平到底到了何种地步。

时间是一柄无形的利刃,他们如今也不再是向当初那般年轻了。

相比于当初。

此次的考核结果要好的多。

从全天下进行选才,就是要比从世族之中选才要多的多。

其实第三次官员考核之时的百姓便已经多了不少。

随着规模的增加。

这一次,更是足足有过百名百姓子嗣入围。

虽然他们相比于那些世族子弟仍旧有着一些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注定会被时间所拉近。

当考核结果出来之后。

刘禅依旧是按照之前那般,携此结果以及众考生的答卷祭祀刘备与顾琛,随后便将此事昭告天下。

——消息传开,四方云动!

在这一次次的官员考核之下,这种行为已经深入到了天下百姓人们的心中。

而随着这种念头彻底生根发芽。

那历史便注定只能向前。

若是有人想要彻底恢复到当初那种被世家大族们所垄断一切官职的时代,这些百姓们的怒火便足以摧毁一切。

炎兴十三年;

大汉的人口正式突破五千万大关,达到了后汉的巅峰。

而事情也并未出乎顾易的预料;

当大汉国力彻底恢复过来后,便有人将目光重新放到了西域。

其实西域现在仍有一些国家与大汉保持着商路的畅通。

但却已经完全脱离了大汉的控制。

这件事顾氏亦是有心无力,在当初的那种情况之下,桓候一脉不可能镇守的住整个西域。

如今大汉国力已经恢复。

朝中的这群能人自是会将目光放在西域身上。

先追上后汉;直至超越后汉。

这已经成为了这群家伙的崇高理想之一。

诸葛亮对此极为谨慎。

虽然他也知道当前的大汉是有能力收复西域的,但他也不得不谨慎起来。

这就是诸葛亮的性格。

在经过数日的探讨之后,诸葛亮先是遣使前往西域,意图招降西域列国。

但事情的结果也不出他们的预料。

一些个西域小国自是愿意归降。

但如今在西域已经成为了霸主的疏勒、焉耆等国自是不会愿意接受大汉的招降。

能够自治称王,又有谁会愿意称臣呢?

当然,他们自然也不会蠢到主动做大汉的敌人。

顾琛为大汉打出来的威名,足以让他们忌惮。

他们亦是派出了使臣前来大汉。

称“愿与大汉通商,绝对不会为难大汉商贩,但却不愿意在成为大汉的藩属。”

刘禅对此还不以为意。

但无论是诸葛亮等人也好,亦或是顾氏子弟们也罢。

他们对此的态度却极为坚定。

诸葛亮性格虽然谨慎,但面对一个目标之时,他亦不是犹豫之人。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

——时隔多年,大汉再次举刃。

对于这次汉军出兵,诸葛亮更是极为的在意。

这一战对于大汉的意义极大。

不仅仅涉及能否收回西域;

同样也是要趁着这次机会,让四方逐渐随着时间而蠢蠢欲动的蛮夷们看到,大汉的实力到底是有多么恐怖!

诸葛亮并未调动镇守四方的将军。

而是以顾威为帅,魏延、以及当代桓候顾禹等一众将领吗,率军五万,直袭西域。

这一战,结局自然早已注定。

西域列国这些年来虽然都有发展,但相比于如今的大汉而言确实还是差了太多太多。

而且最关键的是——

顾琛临终之前,削弱四方蛮夷之举,更是让整个西域与原本历史有了完全不同的转变。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

焉耆、疏勒等西域强国都是与匈奴、鲜卑等有着联姻的。

这自是会加大收复的难度。

但现在则不同。

匈奴、鲜卑、乌桓等蛮夷内部的矛盾已经随着时间渐渐展开了,他们根本不可能动兵去帮助西域。

而且如今的大汉也不是历史上的西晋。

哪怕就算有着他们的帮助,结局也注定无法扭转。

炎兴十五年;

西域战事彻底落下。

顾威灭焉耆、疏勒国内反汉势力,重立亲汉之人为王,相继收复西域列国。

引西域列国质子返京。

大汉从这一年起,终是彻底超越了后汉。

无论是国力,亦或是人口国土上,都超越了后汉的巅峰时期。

顾易一直都在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对此亦是有些吃惊。

虽然早已料想过有着这些能人的齐心治理,大汉的国力定会发展极为迅速。

但他却也没料到。

一切竟然会如此顺遂。

但越是这样,顾易只感心中愈发的不安。

历史修正是无时无刻的。

顾氏的出现.炎汉的建立已经完全超出了原本的历史。

无论是从王朝更迭,亦或是制度的出现等各种方面都已经出现了大变。

修正难不成就这样消失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

顾易记得很清楚,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三国时期以及西晋初期时,九州的灾害并不在少数。

这也是当初人口大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顾琛提前结束了乱世。

但王朝可变,天时天象又岂会生变?

大汉这些年来虽然经历了一些灾害,但相比于原本历史之中所记载的灾害,却还是要差了许多。

顾易可不相信天象会毫无任何缘由的突然转变。

虽然顾氏如今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但要说足以改变天象。

那又怎么可能?

此事注定是出现了什么变化。

虽然顾易并不认为以当前大汉的底蕴,天灾能够奈何的了大汉。

但心中却亦是有着浓浓的不安。

为此,顾易更是关注起了相继出世的顾氏第八代子弟。

天下安定确实可以刺激人口。

甚至就连顾氏都在其中。

相比于之前顾氏在人口上的窘境,顾氏第八代子弟的数量大大超出了顾易的预料。

但才能出众之人却是不多。

唯一值得顾易关注的,便是一个名为“顾烨”的少年。

倒并不是因为他的属性有多优秀。

相比于第七代子弟的属性,他的属性只能算是一般。

真正让顾易关注到他——多是因为他的性格。

或许是因为天下大变所导致顾氏曾经所信奉的言传身教有所衰减的缘故,第八代子弟们的性格要跳脱许多。

曾经所有家族子弟信奉遵循的祖训,对这些子嗣们的重要性有所降低。

这对于顾氏的万世之计而言,绝对是一个风险。

无论如何,顾易都必须要出手了。

哪怕就是要改善顾氏内部的环境,他都必须要在这一代重新将顾氏的信仰给立起来!

————

“炎兴之治作为整个天下由乱入治的转折点,开创了我国中古时期首个全面发展的盛世格局。

在终结东汉末年割据动荡后。

炎汉朝廷推行“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通过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政策实现经济复苏,全国垦田面积较乱世时期增长三倍有余,人口数量更以年均千分之十二的增速持续攀升。

政治上确立察举考核制度,首创以天下万民为主的选拔机制,开后世科举取士之先河;

期间所制定《炎兴新律》,确立“德主刑辅“的立法原则,其“亲亲相隐““老幼减刑“等条款影响后世法典逾千年。

这一时期形成的“外儒内法“治国体系,奠定了后世法系的基本特征,其“宽刑简政““重农兴教“的治理经验,为历代盛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人教版历史课本(七年级上)》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全职法师:召唤魅魔,锁情穆宁雪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