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求其上,仅得其中(1/2)
第102章 求其上,仅得其中
小火瓦巷,冬日下午的阳光透过老旧的木窗洒落进屋,斑驳地映在一张雕木桌上。
张继青的小两居室虽不宽敞,却收拾得井然有序,墙上挂着几张早年的剧照,桌上的紫砂壶静静地吐着袅袅茶烟,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陈年普洱香气。
张继青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目光落在对面的吴宸身上,眉头微蹙:“请我出山?”
她心里疑惑,这年纪,她自然不可能再登台演出,而若是只当顾问的话,吴宸也犯不上用“出山”二字。
难道是希望她重新教授弟子?
于是微微摇头道:“我已经不再收弟子了。”
吴宸神色不变,平静地说道:“并非是想让张老师教授亲传弟子,只是希望您能亲自授课指点一二。”
张继青闻言,恍然大悟,略带审视地看着吴宸,笑了笑:“你这是打算先磨个几年功夫?”
吴宸直言:“对!”
张继青轻轻点头,目光深远:“昆曲名师众多,何须我一人?让其他人教,也未尝不可。”
吴宸却不假思索地答道:“昆曲虽然名师众多,但昆曲皇后、旦角祭酒的仅有一位。
有道是‘求其上,仅得其中’,向最好的老师学习,也仅能得其部分精髓。
要尽善尽美,每一步都得苛求。”
张继青闻言,眼中浮现一丝欣赏之色,不愧是电影界年轻一代的天才,果然想法和常人不一般。
她笑着颔首:“这作品,打算磨几年?”
“两年!”吴宸竖起两根手指,目光坚定,“不知道张老师意下如何?”
张继青放下茶杯,轻轻叩了叩桌面,沉思片刻后道:“自无不可。可是我教人可是很严苛的,若是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可不会收。”
吴宸微微一笑,问道:“张老师,您的要求是天赋,还是?”
张继青缓缓摇头,眼中透着一丝过往岁月的沉淀:
“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勤奋。
我本唱戏的先天条件并不优异,嗓音尤为尖细,在昆剧领域属于天赋普通型,同期天赋比我好的,不在少数,但我从未认命。
为此特地学了‘雌大脸’的正旦,京剧梅派唱腔、程派唱腔等来改变自己的嗓音,并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练习,练圆场、趟马、走边,还有毯子功、把子功
每次上完课回到房里,我总是一遍遍地思考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领悟后便试着将唱腔、表演、人物的内心与台词融为一体,然后一个人默默地练习。
既然知道缺什么,我就去学什么。
基本上那个时候我的生活就是学戏、练戏、排戏。”
说到这里,张继青怔怔看着吴宸:“我不是天赋型,所以,我收弟子,也不求天赋,只求勤奋。”
吴宸目光沉静,郑重地点了点头:“明白!”
张继青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抿了一口:“你要我教几人?可是两人?”
她想到吴宸剧本中的角色,许薇是主角,但另一个角色,柳青,同样无法忽视。
吴宸慎重点头:“是!”
“两年的青春在昆曲和演技的琢磨上,未必有人愿意,你一找便是两人,这人可不好找。”
张继青感慨道:“而且杜丽娘出场时年方二八,即十六岁。你选人时候年龄莫要太大,否则少了几分真实”
“事在人为!”
吴宸起身微微鞠躬离去,小火瓦巷的冬日光景静谧依旧。
张继青望着窗外,沉吟片刻,随即拨通了蔡正壬的电话。
电话那端,蔡正壬的声音带着几分好奇:“如何?”
张继青轻叹一声,缓缓说道:“甚好。我本想着怕误导了他,你可知他说了什么?”
蔡正壬追问:“说了什么?”
张继青轻轻笑了笑,目光中透出一丝期待:“他说——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让世界看见,这是他们导演的职责。”
蔡正壬沉默片刻,感慨道:“这样便好,我在那天后也有疑惑,生怕教他太多,以至于他剧本走错了路子。”
他们这一代人,已经发光发热了半辈子,剩下的余光也不多了,能否把这薪火延续下去,终究要看后来者。
蔡正壬忽然问道:“你可知他这电影什么时候开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