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这活儿我很熟(1/2)
第952章 这活儿我很熟
错了,电影产业里面最要直面改革的,还真不是粱嘉辉说的流动放映员,也不是老汪提到的各大电影厂。
就是让卫东他们正在捣鼓的hk电影。
不是说那两部分不需要改革,而是一些基层的放映员慢慢没人看,没人张罗,没了编制,谁关心呢?
电影厂哪怕在改制,也不知道该怎么改。
每年反正有拨款、有配额,拍摄电影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就连每年拍摄几部电影,其中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各占多少都有严格规定。
反正都没有票房院线制度来衡量标准,拍好了不赚钱,没人看也不影响什么,那就更没人在乎了。
最多也就个别有心思的奔着拿奖,国内奖尽量红,国外奖尽量黑,顺着这个思路去奔个人前程就行。
所以这些要多年后才会暴露问题的环节,反而不着急。
让卫东他们在金陵等了两天,等来的是hk北都电影机构的老总,他正在桂西那边的电影厂参加合拍电影工作。
得了上级指示,可能也是交流谈话了下,辗转抵达金陵:
“北都电影机构,可以全面加入联手卫东同志的影业集团,共铸hk电影产业的辉煌。”
让卫东有点懵:“北都?抱歉啊,我只是做投资,对hk电影产业其实并不熟悉,你们有拍什么片子吗?”
等来了那就不耽误,还是一同上船,这次金陵船厂也找了几位工程师跟着,金陵电子厂和东升分公司跟派了几人到江州学习北区商厦的经验。
所以新增十多人上船,上午十点过就缓缓启航。
北都电影这边几人到楼上vip舱室,跟让卫东谈话,就有点美不胜收。
江面薄雾缥缈辽阔,两岸都若隐若现的如山水墨画。
哪怕有船用雷达探测,还是顾忌目视距离不够,船速拉得不够快,还是如异界神兽般超速驰骋在江面上。
搞得从hk来的几人,多半都坐过这往返港澳的高速艇,还是惊叹于这种江景。
当然也可能是提到成绩,都有点顾左右言他。
“呃……《少林寺》是我们的出品,《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我们开创了内地风景名胜实拍创作的路子,宣传中华武术的功夫片也是我们的强项,小杰在我们公司……”
啊?
让卫东是有点纳闷杰哥拍了《少林寺》,过了几年,起码是十年后才会开启黄飞鸿、令狐冲之类的那一段武打港片超级辉煌岁月。
中间去了哪里,他也不知道。
再说这几年他也忙碌,根本没时间看电影。
原来在你们那拍少林系列:“哦,那真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明明历史上那么多功夫名家,爱国抗敌的故事可以让他一个个拍成大戏,为什么非要纠缠在这个把个题材上拍进死胡同呢?”
张三丰、方世玉、黄飞鸿这些角色,杰哥能拍得各有特色,足见他在天字第一号的武戏天赋外有极强的文戏演技。
结果这些位脸上也纠结:“他的组织关系在内地,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们也没法做主,既然卫东同志你在相关单位和hk都有影响力,那就你来调和下工作情况?”
已经是老江湖的让卫东听出来:“你们那边有点……工作矛盾?”
这边几人面面相觑,但还是把情况解释了。
跟了让卫东在旁边的粱嘉辉,还能参与补充。
毕竟他第一次到内地拍电影,被右岸压制的那部《火烧圆明园》,恰好就跟《少林寺》前后脚。
体验过这种不同体制合拍的场面。
那次跟他配戏的女主角是内地的女演员浪波湾庆姐,却只能吃馒头咸菜睡大通铺拿每天五毛一块的补贴,因为要强调给hk同行看,我们是官兵同酬的模式。
无名无根的hk菜鸟却大鱼大肉。
那会儿粱嘉辉就觉得尴尬。
所以也就怪不得这些年的内地演员,出了名有了路子全都往外跑。
如果说这待遇是一视同仁,哪怕赚得再多,都贡献给国家,那也无可厚非。
杰哥自己已经是亿元票房的主演,签约来hk拍戏,还是只能拿补贴,甚至没个hk跑龙套、后台师傅的日结工资高。
这谁忍得住?
让卫东有点诧异:“他都到hk拍戏了,组织关系还在内地?”
这边嚅嚅:“他是武术运动员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