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运河(1/2)
第383章 运河
在盖里斯做出的许多预言中,具体到历史事件的,其实一共有三个。
首先是耶路撒冷的陷落与重生,然后是君士坦丁堡的沦陷,最后再是远东地区的变局将会对世界产生影响。
前面两个预言都已经验证了,至于第三个大家其实都很难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盖里斯也始终不曾明确说过具体的情况,毕竟他也不是很确定,蒙古人是否就必然崛起。
如果说耶路撒冷的陷落是大概率事件,而第四次十字军也可以自己来推动,那么蒙古人的动向,就真和抽奖没两样了。
不过虽然同别人聊这个话题的时候,盖里斯会模棱两可,但面对自己妻子的话,倒没什么好瞒着的。
盖里斯带着伊莎贝拉回到自己书房,从书架上,取出一卷他手绘出的世界地图。
在这份世界地图上,耶路撒冷王国,确实是差不多位于世界之中,但又小的犹如一粒种子。
与弹丸之地耶路撒冷形成对比的,则是那些辽阔大国。
南宋、金、剌子模……
盖里斯口中的契丹,在这张地图上则发音为辽。
仅看国土面积的对比,就能感受到双方之间国力的天差地别。
若非距离的暴虐隔绝了许多风险,加上这个时代大多数国家的动员能力都极其低下,耶路撒冷真上不了桌面。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越是到后世,耶路撒冷这种中等体量小国的话语权便越小。
“虽然我并不是很看重单独国家的力量,更愿意以联盟的形式统合诸多民族国家,可若是联盟内没有能支撑住压力的大国,那么面对危险的时候,也容易松成一盘沙。”
“耶路撒冷的力量是不够的,加上叙利亚地区也非常勉强,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才会是联盟的核心。”
说道这里的时候,伊莎贝拉指出了一个问题。
“但以我们的国力来说,直接向埃及全面宣战,还是会有些吃力吧。”
盖里斯自然是认同这点的。
“所以,我们也一样需要盟友,并且这个盟友,将会与我们一同双赢,这就是我要说的另外一点——运河,一条能让桨帆船从地中海驶入红海的运河。”
对于土地并不适宜堆积大量人口的中东而言,贸易才是维系生存的必要前提。
不只是要在中东地区内部贸易,更要扩大东西方贸易的规模,从而使得这里能够堆积出足以推动规模化生产的资本。
“开挖一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运河,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相关的很多资料,我们都收集了。”
盖里斯在地图上指了指西奈半岛左边,接近尼罗河的位置。
同巴拿马运河不同,巴拿马的开挖难度,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是不可能的。
英国人在开挖巴拿马运河的过程中,至少有四万多工人,因热带气候丧生,且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存在海平面的高低落差,直接开挖的话,必定导致海水倒灌。
从1534年查理五世有这个想法开始,美国人在1913年才开挖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