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告一段落(1/2)
第380章 告一段落
历史上,科穆宁兄弟征服特拉比松,比之现如今盖里斯主动掺和后,其实还要简单。
毕竟在原先历史上,科穆宁兄弟入主特拉比松,其实是同当地贵族合流,而非单纯的征服。
当时,本地贵族派系的联军,被格鲁吉亚军队一触即溃后,城中贵族们,便果断放弃了抵抗,选择打不过便加入。
也就在他们踏入特拉比松城的同一时间,于尼耶、锡诺普便宣布支持二人“起义”。
希望能够扶持二人入主君士坦丁堡,成为帝国皇帝。
但现在,因为盖里斯的出现,特拉比松城中的贵族,在约安尼斯的带领下,直接归顺拉丁帝国,将科穆宁兄弟视为不死不休的对手。
约安尼斯的行为,虽然说有些出人意料,但这其实也很正常。
同“宁与外敌不给家奴。”本质是一码事,即给拉丁洋人当狗还能吃口骨头。
而这种情况,在原先历史上,其实也出现过。
科穆宁兄弟中的弟弟大卫·科穆宁,在率兵西征过程中,与尼西亚帝国遭遇。
若非蒂埃里·德·洛斯领导的拉丁人及时采取行动夺取了尼科米底亚,迫使尼西亚军队不能追击,大卫怕不是要从小亚细亚西部直接被赶走。
这一事件后,为了感谢拉丁帝国的援助,大卫用满载谷物和火腿的船只犒劳了拉丁帝国。
再之后,当罗姆苏丹围攻特拉比松的时候,科穆宁兄弟便提出过希望向拉丁帝国归顺,而不是被尼西亚帝国吞并。
啊对,在特拉比松被迫向拉丁帝国求援后,为了将科穆宁兄弟斩草除根,尼西亚帝国选择同突厥人结盟。
痛失君堡、践踏圣索菲亚大教堂之仇在科穆宁兄弟看来不值一提。
对尼西亚帝国来讲,突厥人更是他们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当一个政体势力,已经走投无路,遭遇生存危机的时候,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
此外,一切都要等到活下去之后,才能讨论。
某种意义上来说,盖里斯的出现,并没有降低科穆宁兄弟夺取特拉比松的难度,反而是将之增加了。
这主要是因为盖里斯的存在,使得宗教体系的存在感,被拉的太高了。
斯大林曾说出过那句经典的话:教皇!他能有几个师?
虽然后来,苏联反正是一个师都没有了,但也确实证明了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宗教体系的尴尬处境。
虽然具备一定世俗影响力,但自身却没有足够力量。
纵然是天主教,自己有了一些宗教骑士团,但那也并非是直辖,反倒更接近于依附关系。
但刚建立不久耶路撒冷宗,盖里斯神学却截然不同。
就算是去掉盖里斯这个超规格的存在,耶路撒冷宗光自身就确实具备着下辖武力,以及能对耶路撒冷王国产生全方面的影响。
某种意义上来说,以盖里斯的属性而言,现如今的耶路撒冷王国,却就是一个大号的教宗国。
而且还确实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权威,而不是如同教皇那样,需要时常面对罗马贵族的挑衅。
这就意味着,盖里斯“教皇”是真有部队了。
当教皇有了自己部队,并且能够为之出警的时候,那么调换阵营这个事,就会变得很不利索,或者说要被挨铁拳。
这种被宗教主导的政治实体,相对来说,也确实更难以灵活调转方向。
毕竟,同君主国不同,宗教主导的政治实体,他们合法性源于对自身宗教的解释以及坚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