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我要“告密”(1/2)
第九十七章我要“告密”
郑斌虽然在向李彦頵指点账目,但心里却在想着其他事,现在已经有了刘崇投靠契丹的传闻,那就说明杨信南投后周的事已经不会太远了。杨信投靠后周是好事,但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投靠却会引来两个麻烦:
一个是杨崇贵现在在太原,如果杨信现在就投降后周,那么必然会像历史上那样,他们父子俩各侍其主,老死不得相见,杨信两年后就会死了,而杨崇贵,也就是杨继业至少要到宋太宗年间才会成为宋朝的臣子。
另一个则和柴荣有关系了,虽说杨信投靠过来以后就是后周的将领,但一朝之内存在着不同的派系,人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滑州与杨信对阵的那个姓闵的节度使是李重进的人,而且李重进已经对杨信表现出了招揽之意,那么近水楼台先得月,等杨信投过来以后,他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李重进的班底,虽然同样是后周的将领,但牵涉到皇位之争,这无形中又给柴荣增加了一个对立的力量,虽然不见得能起关键作用,但他毕竟是外头掌握兵权的节度使,有道是多一个敌人便多一堵墙,柴荣称尊之路恐怕会更加坎坷。
历史上杨信是怎样投降后周的郑斌并不清楚,相对于那些五代风云人物甚至杨继业来说,杨信简直就是个小人物,如果不是他儿子太厉害,恐怕历史人名录上都不会有他的一席之地。这样一来就给郑斌判断增加了难度。
去判断杨信是如何当地“贰臣”并没有实际意义,然而因为郑斌的出现,这个世界的历史已经在蝴蝶效应的影响下出现了些许变化,那么柴荣登基的事就有些不可知了。现在李重进的势力完全大于柴荣,而且后头还有王峻这个支持力量,如果他做的足够好,拉起地力量足够大。那么郭威即便中意于柴荣,最后迫于压力。也有可能将皇位传给李重进。
想起李重进那张笑话死人不偿命的脸,郑斌就不寒而栗,李重进这人地性格完全符合五代时期那些草莽军阀,等他当了皇帝,五代恐怕就会变成六七八九代,中国将会继续乱下去,等不到蒙古崛起。就有可能灭亡在辽金西夏的手里,那样太可怕了……
“郑大人,京城的牙商就这些了?”
李彦頵见郑斌有些心不在焉,诧异的问了一句。
“噢,已领牙帖的牙商都在此册,其余未领牙帖的也已经成册,李大人以后按册催令就是。”郑斌把另外一册帐本翻开了放在李彦頵的面前,“李大人。您先看着,若有疑问可向其他司官大人询问,下官还有点事需现行告退,还请恕罪。”
“大人尽管去忙。”
李彦頵起身拱手相送,郑斌告声罪退了出去,到了门外才长长地舒了口气。杨信、杨崇贵、杨芳轩。现在郑家大院里还有一个杨家将的姑奶奶呢,而且郑斌已经答应帮她找父兄,既然已经有确切消息,食言总是说不过去,可是现在的情况有点复杂,杨家和后周的对抗还没结束,就这样送杨芳轩去或者让她自己去麟州都有点不妥当。这事要想稳妥,还得从柴荣那里探听点确切消息。
打定了主意,郑斌走出院落吩咐了轿夫便直奔晋王府而去,晋王爷柴荣虽说是开封府尹。但他在朝廷里兼的差事太多。所以“办公室”并不在开封府,而是直接设在了王府里。大小职司官员如果有事要禀报,都要去王府。
到了晋王府,柴荣刚从皇宫里回来,两人恰巧在王府门口碰上,柴荣见了郑斌顿时满脸都是笑容。
“文斌来得正好,要是不来,为兄也正要派人却向你传话。现今匡胤已经入了禁军,咱们义社兄弟已有七人聚在京城,为兄正要做个东为匡胤洗洗尘,你既然来了,为兄便不用再派人相传了。”
“四哥已经来府拜过了?小弟正想着等四哥忙完了公事再相请,既然大哥这里设了宴,小弟倒是跟着沾光了。”
郑斌一边跟着柴荣进门一边笑道,赵匡胤既然已经来过了晋王府,那下一个项目恐怕就是把赵普那四千贯卖地卖店钱送到郑家大院,这倒是万千之喜。
“哈哈哈哈,你想得倒美。为兄倒是有些俸禄,但好酒既然有出处,文斌莫非还让为兄破费不成?”
柴荣笑得很是畅快,自从前两天和符若慈见了面,柴荣比以前更是有精神。这叫来着?人逢喜事精神爽,合心意的老婆就要到手了,让谁都会精神百倍。
“那是自然,巴解晋王殿下的绝好机会小弟怎会放过?晋王殿下放心就是了。”
郑斌厚着脸皮说笑,和柴荣一路进了银安殿。落座上茶,内侍退出,柴荣就隔着桌子俯过了身来。
“文斌急冲冲的过来,莫非有事?”
柴荣知道今天李彦頵到衙地事,现在应该正是郑斌和李彦頵交割官牙公务的时候,郑斌这时候来自然不可能是闲逛,所以柴荣直接问了出来。
柴荣直截了当,郑斌也不打算绕圈子,略略思考道:“小弟刚刚听了一个消息,说是刘崇欲与契丹结盟,他那里有些将领大是反对,其中有一个名叫杨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