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共谋蔡地(2/2)
内侍过来撤掉碗盘,三个人开始商议正事。
夫差把今天蔡国公孙辰求见的事说了一下,伍子胥和专毅知道自今年chūn夏之交蔡君被弑,公孙辰逃到吴国就不断的晋见大王,乞求报仇,因此并没有什么意外。
伍子胥不知大王有什么想法,因此沉吟不语,专毅忍不住问道:“大王的意思是?”
夫差坚决果断地说:“孤意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蔡国与吴交好,蔡君功不可没,怎可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杀了?可见蔡国宗室不轨之心!孤打算出兵替蔡侯报仇,尽复蔡地,从立新主。为了便于将来照管,可收留新主住在我姑苏城内。”
两个人立刻就明白大王的意思,这分明就是要灭掉蔡国,尽收其地啊。
那个时期本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生存的依靠。大国都在依靠自己的实力互相征伐,抢掠土地,小国自然只能仰人鼻息,苟延残喘。蔡国为了生存,被迫三次迁都,就是最好的例证。
专毅听完大王的意思,兴奋起来,又要打仗了!攻城掠地、建功立业均是武人所爱,专毅身为司马,掌管征伐,这时正是出力的时候,因此面带笑容,拱手说道:“大王英明!与其每次在蔡国被楚攻伐时再挥师去救,不如先收归我吴国所有,让楚之蛮贼侵攻之前想想我大吴可是好相与的?”
伍子胥蹙眉不语。
夫差奇道:“相国认为不妥?”
“并非如此,”伍子胥正容道:“我吴国先君们感于蔡侯素来与吴交好,故尽力保全其宗庙,州来原本就是我大吴之地,迁蔡侯于州来,是当初为便于救援而做,现蔡人不思感激回报,反而怨恨弑君,理当灭国诛杀。臣只是担心当前我国库空虚,今秋农税尚未入库,齐莒之境禁军三万,rì费千金。若贸然派兵征伐,一旦蔡人殊死抵抗,迟滞我军,会使我陷入久战,到时恐粮草无继、得不偿失啊。”
“相国此言差矣!”专毅反对道:“蔡国已历三迁,百姓人口锐减。现在举国不过五千人,以我雄师五千,就可安取州来,大军到rì,蔡国上下无可用之师,必能轻取。况州来位于淮河以北,颖水和淮水交汇之地,自古就是吴楚的必争之地,更应该收归己用!当rì蔡国公孙辰哭拜于议政殿上,大王就曾动心挥师伐蔡,那rì大王也曾言道:蔡君世与我吴国通好,迁都州来亦是应吴所求,蔡人弑君就是蔑视吴国之威,理当伐而诛之。后来因为大王玉体违和,这才拖延至今,今rì既然重提此议,臣以为当率师伐逆,以振吴威!”
“以五千之众伐蔡,国库存粮尚能支撑多少时rì?”夫差沉思片刻向伍子胥问道。
“若在一月内班师,应无大碍!”伍子胥稍加计算答道。
“卿可有把握在一月内将蔡地收为我大吴疆土?”夫差转向专毅问道。
“臣当尽力而为。”专毅慷慨答道。
“孤决意伐蔡,就命司马专毅为上将军,率禁军五千,择吉rì誓师出征!”夫差一言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