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议放勾践(2/2)
“各位爱卿可听清了?”夫差面带得意的说道:“殿前承笔,记下来!”立时有人应诺。
殿前承笔?记下来?为什么这句话要记下来?跪在勾践后面的范蠡心里咯噔一下。但以当时的情况,他一个“役臣”的“役臣”自然没资格说话。只能不断的在心里画魂。
“勾践听封!”吴王大手一挥,一名内侍上前,展开书简高声宣道,勾践急忙再次叩首:“东海役臣勾践在!”
“查勾践入吴三年,谨守本分、克劳持俭、毫无怨言,且举国予吴、不取不悔!今开去奴役身份,封为昏候,封地为舟山方圆十里,即rì启程就藩!”
旨意宣完,勾践瘫软地上,原来所谓的放归,就是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方圆十里,就是一个小村大小,这点土地,还图什么大业?转头望向范蠡,眼神在说:“这就是你所说的放我回国吗?”
范蠡也是惊诧默名,没料到夫差来了这么一手。见主公转头来看,眼神尽是置疑不甘,也顾不上议政重地,轮不上他讲话,向前跪爬几步,高声叫道:“启奏大王!”说完不等夫差准奏,自顾自的说道:
“大王昨rì召见罪小臣,曾有言道:只要范蠡愿意留下,当宝马香车送我主回国。大王金玉之言,怎能出尔反尔?”话语铿锵有力。
群臣闻言,一阵纷乱,大王不经朝议,便做主赦归越之君臣,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说明大王要独断专言了!吴国臣僚对越国君臣是否归国不感兴趣,但对自己手中权利将被稍稍消弱的信号都异常敏感。而范蠡适时抛出吴王私下的许诺,就是要利用这种敏感,令夫差焦头烂额的应对群臣置疑,不能再对自己的话反悔。
众人或低头耳语,或互相张望,亦有人小声议论,有派系的在看老大的脸sè,准备群起谏之;没派系的在紧急寻找考虑,一会赞成哪种论调?避免站错队带来的悲惨下场。除了伍子胥、公孙雄事先知道,仍然稳如泰山般,其他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大殿上人声嗡嗡,眼神乱飞。
“肃静!”夫差一声暴喝,有如惊雷响过,激荡在大殿之中,嗡嗡的回声不绝于耳,震慑得众人一时鸦雀无声。
夫差威严怒视群臣,沉声开口说道:“孤是答应过宝马香车,送勾践夫妇归国!公孙将军,就由你率兵五千,送勾践夫妇宝马香车回到舟山封地。如若他夫妇二人安全上出了问题,孤唯你是问!”
这话听着好听,其实等于是押送,不过囚车改成了宝马香车,换个名而已,没有任何实质的不同。公孙雄高声应是。
“范蠡,”夫差回首叫道:“舟山不是故越地吗?况昏候勾践当着这许多文武亲口将故越之地奉于孤之脚下,孤又哪里说话不算了?”
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呢!怪不得听到要记录时,心里觉得怪怪的!细一推敲,夫差的确没有说谎,人家的确没有答应让勾践以君王身份回国,是自己习惯xìng奉勾践为主的,在吴王眼里,恐怕早就没有“越王”这个词了!
*************************************************
ps:各位大大,情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