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平定云南(下)求月票!(1/2)
第579章 平定云南(下)求月票!
由於情况紧急,段宏丝毫不敢吝惜马力,最终在跑死了两匹马的情况下,他只用两天就回到了大理,並將明军的条件通知了段氏全族。
而听到大明开出的条件后,段氏眾人的脸色也都很不好看。
眾人沉默良久,段宏的儿子段宝,也即歷史上第十一代大理总管,这才说道。
“父亲,我觉得,若是大明愿意给父亲一个侯爵,还纳一个段氏女为妃,就算是搬去京师居住,这条件也可以答应。”
段宝觉得可以答应,倒也不足为奇,因为在原歷史上,就是在他执政时期,主张归附大明的,还派遣使者几次去大明朝拜。
当然,这也跟他后来与梁王彻底闹翻有关,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原歷史上先是刺杀害死了段光,接著又刺杀害死了段功,对段宝来说,这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而且梁王害死了段功之后並未收手,还打算趁机斩草除根,彻底除去段氏,连续七次派兵进攻大理,但却都被段宝击退,双方闹到这种局面,段宝有心主动归附大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而在这个时空,段宝则是纯粹迫於明军的压力,才选择答应大明的条件。
然而还不等段功说什么,旁边一名段氏族老段福就怒斥道,“小辈休要胡言,我段氏数百年的基业都在云南,就在这大理,若是举族迁离此地,去往明国京师,那里虽是富庶,可於我们而言,这与流放、囚禁,有何区別?
“你可听说歷代国灭被迁徙者会有什么好下场?离开了云南,去了明国京师,住在大明皇帝眼皮底下,那还不是任凭人家拿捏?到时我段氏一族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是啊宝弟,若是答应了大明的条件,叔父倒是能做大明的侯爵,將来你也能继承叔父的爵位,你们倒是不缺富贵了,可你也要为我们考虑考虑吧?
“我们若是搬去了明国京师,又失去了大理的基业,恐怕將来过的比小民还要惨,难不成你还想让哥哥和叔祖们自己去耕田种地吗?”旁边一名叫段辰的二十多岁年轻人也阴阳怪气的说道。
长辈说话,段宝还可以卖个面子,但同辈的旁支居然也跳出来对他阴阳怪气,那他就忍不了了,当即懟了回去质问道。
“就在吾等说话的时间,明军数十万大军已经到了大理二百里外,不出七天就会兵临城下,你现在说的倒是好听,怎么,要不明军来了之后,你一个人去上阵抵挡?”
“我一个人抵挡?凭什么?兵权本来就在你和叔父手里,你们既然做了总管,那自该你们去抵挡明军,总不能好处都叫你们吃了,却要让我们去给你送死吧?”段辰顿时反驳道。
段宝闻言顿时目露杀机,瞪向段辰,结果还不等他说话,旁边他的叔叔段真就怒喝道,“好了,不要吵了,都什么时候了,明军还没打上门呢,你们兄弟倒先內訌起来了,都给我闭嘴!”
平息了二人的爭吵,段真这才接著说道,“大公子刚才有一句话说的还是很对的,如今明军已经到了二百里外,现在说那些还有什么用,是打是降,不如先问些实际的再做决定。”
段真言罢又看向一旁刚刚出使回来的段宏问道,“宏哥,你亲眼见过明军,不知明军究竟有多少兵力,战力几何,若真要打的话,我们有几成胜算?”
段宏闻言顿时面露苦涩的说道,“明军的兵力非常多,这次明国號称八十万大军征討云贵,这自然是虚数无疑,可我在威楚(楚雄)亲眼见到的明军,恐怕就有二十万人左右,这其中至少有七成都是披甲的,他们穿的是那种元军的暗甲,外面是布匹缝製,內衬铁甲页,用铆钉缀在布上,走起来哗哗作响,绝对是货真价实的精良鎧甲。
“除此之外,听说他们在昆明还留了十万人看守粮道和輜重,镇守昆明,並未全来大理,如此算起来,明军就算没有八十万,也至少有三十万,若是连镇守贵州的也算上,那恐怕就更多了。”
嘶————
在场眾人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二十万人,七成披著铁甲,那岂不是就有十几万甲士?一时间不少人都露出胆怯之意。
而段真则是皱眉看向一旁的段功,“段功,如今你是当家人,兵权也在你手里,你来说句实话,我们这边能拿出多少兵力,若是与明军对战的话,能有几成胜算?”
一直没吭声的段功这时终於开口,“时间太紧了,来不及了,在明军抵达之前,我们最多能集结五万兵力,更远一些的兵,恐怕七天之內赶不到大理。
“至於胜算?五万对上二十万,对方还有十几万甲士,若是野战,则没有丝毫胜算,明军哪怕只是靠人堆都能堆死我们,若是守城的话,凭藉龙首龙尾两道关卡,以及点苍山和洱海的庇护,我们倒是还可以守一守,但若想退兵.”
段功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旁边的儿子段宝主动接话道,“若真要打的话,也只能採取守势,想要退兵则十分困难,唯一的可能,便是坚守到明军无粮自退,明军是客军作战,又劳师远征,就算他们后方有许多粮草,也不一定能及时运来那么多。
“另外,有时候兵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兵越多,需要的粮草就越多,而我们只要坚守一段时间,等到明军二十万人的粮草消耗殆尽,他们便只能退兵。
“不过他们在昆明还有十万大军和粮草,估计他们就算退兵也不会退很远,最多退到威楚(楚雄),等他们补充了兵力和粮草,到时再杀过来,我们下次又要怎么办?难不成就这样一直和明军耗下去?
“之前宏伯父说的明军主帅讲的那番话,也確实很有道理,如今明国皇帝是铁了心要让我段氏离开云南,即便我们这次能將明军打退,甚至將他们打到全军覆没,可下次,下下次呢?
“明国富有九州,人口亿兆,钱粮又多,他们又存心欲置吾等於死地,我们这样又能扛到几时?所以我的建议还是投降吧,迁居明国京师,总比闔家俱亡要好。”
在场的段氏眾人刚开始听著还觉得很有道理,觉得拖到明军耗尽粮草自己退兵,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可听到段宝后续的分析,却是越听越心凉,大明若决心以势压人,用国力跟他们拼消耗,段氏不过大理一隅之地,又如何耗得过大明。
最开始说话那个族老段福,闻言则是期期艾艾的看向了段功这个当家人,“难道就一点办法没有了吗?”
“其实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段功突然说道。
此言一出,在场眾人纷纷看向段功,同辈的段真也突然问道,“大哥有什么办法?”
段功这才说道,“宝儿刚才说的虽不全对,但也提醒了我,明军兵多既是优势,又是弱点,他们劳师远征,必定没有那么多粮草,我们只要在粮草上下些功夫,未必没有一线生机,不过嘛.”
“不过什么?”
“不过到底要不要打这一仗,我一时间还难以抉择,那明军將领说的话太狠了,一旦两军刀兵相见,便要我段氏全族鸡犬不留,而此战的胜算又十分渺茫,就算找准明军的粮道下手,最多也只有五成胜算,若是贏了自然还好说,可若一旦战败,这个后果,你们愿意一起去死吗?”段功当即看著段氏眾人说道。
“这”眾人看到他的目光,顿时有些躲闪。
段功见状则是心中暗暗嘆了口气,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这一仗又如何能打贏?
歷史上那么多战爭,以少胜多的战例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也不过是这样的战例太过稀缺罢了,实际上大部分的战役,还是兵多的那一方贏得多啊.
段功这时又道,“还有,若想保全段氏,保全大理,此战仅仅打退明军是没用的,若只將他们打退,用不了多久明军便会捲土重来,日后必会陷入持久消耗之中,这对我们是不利的。
“所以要么不打,要打,就要奔著全歼这几十万明军的路子去打,效仿南詔旧事,一战把唐国打痛,打的宋太祖都不敢再覬覦云南的土地,等我们歼灭了这几十万明军,到时再遣使去明国京师和谈,说不定明国便会答应让吾等做云南藩属。”
眾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覷,五万打三十万?还要全歼?说的简单,可实际又哪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眾人沉默片刻,还是段真出声问道,“那大哥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打?”
段功当即道,“我带主力防守上下二关和大理,挡住明军主力的进攻,再遣一支偏师隱伏於外,伺机绕去明军侧后,截其粮道,焚其輜重!
“如此失去粮草的二十万明军,即便他们再能打,没了粮食也不过是一支死军,待他们断粮溃逃之际,我再带主力从大理杀出,与偏师一道將这二十万明军截杀在归路上。
“等歼灭这二十万明军后,再想办法诱使昆明的那十万明军来援,然后我们於半路上设伏,再將这股明军吃掉,则云南全境可復已,到时我们再兵发贵州,派人去明国京师携大胜之势和谈,明国虽富,却也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损失,他们就算想再抽调那么多兵力重新打过来,恐怕也要几年时间。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必须证明云南由段氏来管,远比明国自己来管要划算的多,这样我们才能彻底保住段氏在云南的根基。
“如何?你们打不打?若是怕死的话,我劝诸位还是早点死了那条心,就算是去明国京师种地,也好过被人家像杀鸡宰鹅一样屠戮满门,你们自己选吧。”
此言一出,段氏眾人沉默了片刻,那位满头白髮的段福才开口反问道,“那家主究竟是如何想的,你要不要打?”
段功当即道,“我当然怕死,更怕段氏全族被人屠戮一空,可若是一仗不打,就这样让我把云南拱手交出去,我又不甘心,所以我自然是想打的,到时就算败了,死也瞑目了。”
“那就打!”段真闻言当即表態道,“偏师也可让我来领,只需给我一万兵马足以,不过最好能多些骑兵。”
段功没有回话,而是再看向其他人,在场的段氏其他族人也陆陆续续表態,“我也支持打,若是战都未战就直接投降,我心中不服。”
“那就打,我愿领兵去守上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