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宇宙奇观!超新星爆发!惊骇全场!一千七百年前的记录!(2/2)
看着哈勃和布鲁斯教授,这对半师徒互相厮杀。然而,李奇维只是微微一笑,语惊众人。
“不错,这个问题非常好。”
“在准备今天的演讲内容之前,我曾特意费一个多月的时间,专门通过各种书籍了解天文学史。”
“我不是面面俱到地看,而是只关注其中特定的一部分。”
“没错,就是关于各种明亮星体或者天文学现象的记载。”
“这些记录包含了从古到今,从华夏到欧洲的范围。”
“通过整理分析这些记录中的内容,并结合我的超新星爆发理论,我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
“公历185年,对应我们华夏是东汉时期。”
“华夏的天文观测人员在《后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中平二年(公历185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
“其中客星是华夏古代天文学家对天文学现象的专业命名,有点类似西方的新星。”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都是指天空中突然出现非常明亮的星星。”
“可以看出,华夏记载的这颗客星非常之巨大,而且持续时间达到了8个月之久。”
“通过这些描述可以得知,这颗客星绝对不是普通的天体,而且也不是什么新星。”
“它的种种特征表明,它只能是超新星爆发!”
“我翻遍了各种文献,没有找到比它更早的记录了。”
“所以我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并记载在案的超新星爆发现象。”
哗!
李奇维话音刚落,会场内一片轰动。
所有人都不敢置信。
华夏人竟然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记录下超新星爆发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在场的都是欧洲真正的高级知识分子。
虽然大部分人对华夏文化不了解,但他们也知道,华夏对于历史是多么的看重。
那是一个视历史为生命的国度。
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随口都能扯几句秦皇汉武。
不聊历史,到酒楼茶肆里还能干啥啊。
这种在华夏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欧洲就跟天方夜谭似的。
欧洲的底层人,绝对很少有人去关注所谓的历史。
而华夏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正规的史官制度了。
文化底蕴的作用在这一刻充分展示出来了。
一千多年前的记录,竟然被一千多年后的理论证明了。
这种跨越千年的宿命与科学的纠缠,让在场众人非常震撼。
而高鲁、余青松、常福元、蒋炳然等人,此刻已经热泪盈眶了。
他们的心中无比激动,那是自豪的激动。
原来华夏的天文学还有如此璀璨的一面。
刚刚李奇维说的内容,连高鲁这样的国内天文大佬都不知道。
没办法,凭借高鲁的实力,还发现不了史书中寥寥几字所蕴含的惊天意义。
就算他看见了,也不会过多关注,最多当是一次普通的新星记载而已。
高鲁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让自己保持不失态,忍不住感慨道:
“华夏有李教授,到底是多少苦难才能换来的气运啊!”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能激起无数国人内心的自豪感、荣誉感。”
“几千年前我们有历史,几千年后我们有科学!”
“用科学解释历史,用历史印证科学。”
“这是只有华夏的天文学家才能有的特殊机遇。”
“我们现在虽然落后,但一定不能妄自菲薄。”
高鲁的话,让几个年轻小伙子重重点头。
他们的内心升腾起强烈的欲望。
“将来有一天,我也要像李教授一样,证明华夏人对科学也有重要的贡献。”
“甚至是唯一特殊的贡献。”
高鲁几人沉浸在华夏的荣光之中。
而场上的其他人则很快从震撼中冷静下来。
秉持着科学的态度,仅仅一次记录,说服力可远远不够。
李奇维当然知道这点。
他给了高鲁几人一个默契的眼神后,继续说道: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证据。”
“公历1006年,对应华夏宋朝时期。”
“根据华夏的《宋史·天文志》记载:”
“景德三年四月戊寅,周伯星见,状如半月,有芒角,煌煌然可以鉴物,历库楼东。”
“同样,这也是一次超新星爆发现象。”
“而且它很有可能是有史以来,人类记录到的亮度最强的超新星。”
“因为当时的人们甚至能够借助超新星爆发的光芒,在半夜阅读看书,犹如白天。”
“可想而知,这颗超新星一定离地球非常近。”
“如果说这一次还存在侥幸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记录,绝对能证实我的理论。”
“因为它是同时被东西方记录的,可以互相印证。”
“公历1054年,华夏在史书中记载道:”
“至和元年五月己酉,客星晨出天关之东南可数寸(嘉祐元年三月乃没)。”
“在当时的美洲、樱国、欧洲等地,都能找到对应的记录。”
“这是同一时期观测人数最多的超新星爆发现象。”
“它足以说明,人类早已经历过这种可怕的宇宙奇观了。”
“到了后来,随着欧洲天文学的发展趋于完善,记录的现象就更多了。”
“大家请看我整理的表格。”
“1572年,丹麦天文学家记录了一次亮星现象,经过我的分析,应该是超新星爆发。”
“1604年,德国天文学家发现一例。”
“.”
“以上的观测记录中,虽然都把这种现象归类为新星。”
“但是我认为,它们其实就是超新星爆发。”
“因为普通新星的亮度,根本不可能达到记载中的那些描述。”
“所以,这些史料证明了我的理论是正确的。”
“质量巨大的恒星会发生超新星爆发,然后生成一个中子星。”
“这就是恒星的第二种命运!”
“对于恒星而言,超新星是死亡的前奏;但是对于中子星,超新星则是新生的序曲。”
轰!
李奇维最后掷地有声、逼格满满的总结,深深震撼了所有人。
人类与超新星早已接触了几千年。
但是直到今天,在场众人才真正认识到它的面目。
那些排列有序而详实的史料,让众人找不到任何质疑的地方。
“布鲁斯教授恐怖如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