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892章 利国益民的千秋工程

第892章 利国益民的千秋工程(2/2)

目录
好书推荐: 夫人进城:丈夫死后,我靠抓鬼成了玄学大佬 我是开武馆,真没教他们当魔头! 剑道:宗门除名,我反杀宗门天骄 侯府小娇妾 流放路上死绝后,撩个残王杀回京 外室独宠?我改嫁攀高枝灭他满门 进错庙请错神,误惹阴王日日缠 绝境黑夜 大道之上 青山

“真的修好了?”

“我等离京前,黄河直道还只是规划着从威海直抵兰州,想不到五年过去,居然修到了疏勒城!”

梁思温黒痩的脸上,满是自豪和激动。

“昆崚布政司上下,日夜赶工,勤勉用命,终于不负圣望,按时完成了皇上寄予厚望的重大工程。”

沈万象和王用汲对视一眼,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离开大明五年,这片热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万历元年以来,觉得大明土地上处处有变化,想不到万历五年后,大明的变化是越来越大,超出自己的想像。

到此时,两人才深刻领悟到,朱翊钧此前所说的千年之变局,开天辟地新时代的深刻含义。

在疏勒城休息了一天,一行人继续赶路。

出了东门,沿着宽敞的直道前行。

这直道宽十米左右,中间用沙棘、梭梭、棒等灌木植物隔开。

它们被用石块或木栏圈在中间一道,有的地方还能看到一种很奇怪的植物,绿手掌绿胳膊一样,上面长满了尖刺。

问沿路养护的人才知道,这叫仙人掌,是从艮洲夏州南部,黑曜石国旧地引入的。

还有一种叫仙人球,是从巽洲乐浪郡、永熙郡引入的。

道路被中间灌木丛隔成左右两道,每道四点五米左右,足够两辆马车并排行驶。

一般情况下,马车走在里面,骑马坐骆驼的走在外面。有时候看到尘土飞扬,铜铃急响,那是马车在超车。

直道两边各种着一排树,有的才一人多高,有的有两三米高,都非常笔直,都是白杨树。

绿叶随风摇摆,十分惬意。

树的外面是一条暗渠,常年流水不绝。

每隔一公里,左右会有一处休息地,修有一个凉亭,从暗渠引出水流入有盖的池子里,人畜分开饮用。

沈万象等人在一处休息地休息,同在那里休息的有一支商旅,十余人,有十匹马十二匹骆驼。

马儿在休息地外面啃着荒草,它们可不敢去吃路中间的灌木隔离带。

要是被随时往来的巡警抓到,整支商旅留在此地,养护此段植被树木一个月,食宿自理。要是中途敢擅自跑掉,那你就知道什么叫王法无情,官府如炉!

行程白白耽误一个月,还要食宿自理,这个代价非常大。

直道两边到处是荒草,不缺隔离带灌木丛这两口。而且往来的巡警经常会穿便服,跟普通商旅一般,等他们亮出腰牌证件,你才知道是官差。

往来的商旅万万不敢赌!一个个都老实地约束着牲口,不要去啃隔离带的灌木丛植被。

骆驼老实地趴在地上,嘴里嚼着人递过来的干草,悠闲自在。它们背上驮着的重物,被暂时挪到地上,得以歇口气。

带头的叫刘商丛,人称刘把头,甘肃敦煌人,十二岁就跟着父辈跑马帮,从武威一直跑到疏勒,三十多年经历过无数的事。

而今五十多岁,是西北供销社甘肃公司第六商队的把头。

两边各自下马,喂马的喂马,打水的打水,沈万象、王用汲和王逢猛在凉亭里坐下。

坐在那里抽烟的刘把头介绍了一句,伸手递过一盒开封的香烟。

老烟客王用汲不客气的接过来一支,沈万象和王逢猛婉拒了。

“大雁塔牌,西安卷烟厂出的?”王用汲瞄了一眼,欣喜地说。

“是啊,西安卷烟厂出的。这烟厂是徐督和徐抚台,轮流去京师堵张相和杨公公的门,终于要到的牌照。

就出两个牌子的烟,大雁塔和长安。西北几省,从陕西到甘肃,从宁夏到青海,从乌斯藏到昆崚三边,都抽这两个牌子的烟。

长安太贵,老汉我买不起,只能抽这个大雁塔。”

“哈哈,我离京前抽的是卢沟桥,过节了才抽滦河牌。”

“滦河牌是好烟,可惜运到这边太远了,豆腐盘成了肉价钱。”刘把头用打火机给王用汲点上,“味道不错吧。陕西、甘肃,不仅出,还是种烟草的好地方。这里的烟叶,可以和云贵的烟叶子媲美。

不瞒你说,我走南闯北,除了京畿的老四样,我还抽过上海卷烟厂的长江和东海,长沙卷烟厂的芙蓉和洞庭,成都卷烟厂的天府和峨眉山,昆明卷烟厂的滇池和玉龙山。

个人觉得,老四样的红日牌香烟肯定最好抽,可它太贵。其余也就玉龙山和芙蓉还可以,但是红日以下,就得属长安最好抽。”

王用汲哈哈大笑,“刘把头是老烟友了。我不行,我有烟就抽,至于抽什么烟,就看那天兜里有多少钱,买得起什么烟。”

刘把头也乐了,两人对抽了一会,沈万象开口问起来。

“刘把头,昆崚这边的商路好走吗?”

“刚走的时候不好走。”刘把头老实答道,“到处都是马贼盗匪。

不过都是一样。当初甘肃和陕西的商路也是这样,后来官兵来回地清剿,砍了不知道多少脑袋,加上大家都有活路,谁也不愿意再提着脑袋混口饭吃。

现在好走多了,马贼盗匪杀干净了,沿途驿站修好了,直道也修通了,更便利了。”

正说着,有伙计拿着水壶走过来。

“把头,刚打的水。”

刘把头接过水壶,咕咚灌了几口,抹了一下嘴巴,感慨道:“还是坎儿井的水好喝啊,又甜又凉,几口下去,一身的疲乏都没了。”

“坎儿井?”

“对,你们不知道啊?这直道两边的暗渠,都是学的吐鲁番那边的坎儿井。隔一段路,或在北边的天山山腰上,修一个有盖的水池子,收集山上的融雪泉水,再通过暗渠一直通到这直道两边。

又或者在路边合适的地方修个井房,打一口深井,用牛马骆驼抽水,把水抽到水池子里,也通过暗渠连在一起。

不得了啊。

昆崚省的直道是这样,甘肃那边的直道也学了去,从祁连山引泉水,或是用蒸汽机抽深井水,流入暗渠,延伸千里。

这直道从兰州修到疏勒,修了多长,这暗渠就修了多长。有了这暗渠,直道两边常年草盛树茂,庄稼连陌,生机勃勃啊。”

刘把头感叹道:“大家只看到直道,却看不到两边暗渠。世人只议论朝廷到处大兴土木,却不知道修的全是利国益民的千秋工程。

这种脚踏实地的大好事,古往今来,只有我大明万历朝在做。皇帝英明啊,有魄力,真是圣天子啊!”

沈万象和王用汲猛地起身,刘把头一愣。

“两位这是要做什么?”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