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他们之走之辽东2(2/2)
我和八百将军随景如松、南宫忽、康侯、鲁启等败下来的军队五六十人打马趟哨过河,河水深处,人和马都需要泅渡才能过来,河水深不见底。过了河,遥看对岸大周军队,已经停止了追击,返回孤竹国故都去了。
放开他们之走之辽东4
公元前1043年9月7日上午,朝鲜国箕子先生一行逃过青龙河后,在大横河村东安营下寨,查点人马还剩下1500多人。看到眼前落魄的景象,箕子先生不禁潸然泪下,景如松、南宫忽等过来劝解。箕子先生说:“短短俩月时间内,我们从朝鲜国都三河镇退了出来,当时我们尚有军民五万多人,可是如今只剩下军民1500人,怎么能叫人不伤心落泪呢。”景如松将军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先生不必太过伤感,虽然我部损失惨重,但是诸位将军、部队的主力尚存,我等养精蓄锐之后,定能够东山再起。”南宫忽将军说:“景老将军说的很好。我等誓死追随先生,再造共和,恢复殷商基业。”先生说:“胥某无能,让诸位将军受苦了,如今我等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我等将如何是好呢。”
我说:“先生不要担心,这是我孤竹地面,暂时还能保障大家的安全。先生先在此小憩,我南去孤竹新城去一趟,跟父王要些粮草给养以解燃眉之急。"箕子先生说:“如此甚好,伯世子你自己去吗。”我说:“让契商郡主和八百将军跟我一起去吧。”先生说:“好,你们早去早归。”告别了箕子先生跟满营众将,三人飞身上马,赶奔十多里地外的孤竹新城。
半个时辰的样子,三人就来到了孤竹国新城,父王和母后的行宫。起居室内见过父王墨一凭和母后天香,母后派人把红云夫人和辽西夫人喊来。红云夫人抱着儿子墨一子健,辽西夫人抱着闺女墨一子薇来见我们。见了面之后,两位夫人追问前线战况。红云夫人听说葛天同老将军、葛碧山、葛青山两位少将军均已经殉国,忍不住留下了伤心的眼泪,边哭诉边说:“怎么殉国的都是我们老葛家人呢,我的爹呀,我的亲哥哥呀。”我说:“红云不要哭泣了,人死不能复生,夫人也要节哀顺便。五万多军民,现在只剩下一千五百余人,战争残酷到了极点。我等九死一生,侥幸活了下来,然而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也难预料。”父王说:“伯世子说的是啊,红云你要往开处想啊。”
辽西问契商说:“咱爹、娘可好。”契商说:“爹、娘尚好。”
父王说:“伯世子你来的正好,刚才大周朝送来一封书信,你看看我们该如何是好呢。”父王从茶几上拿起了一卷文书,递给我。我打开文书,仔细的看了一遍。信是北燕世子姬承写的,大致内容是:姬承给岳父、岳母请安,多事之秋,小婿不能亲自前来给二老请安,请求谅解。然此次大周出兵东北,北燕奉命相随也是实属无奈之举。如今天朝劲旅已经荡平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唯独孤竹国、山戎人二部尚未归附,箕子朝鲜今日已经被天朝大军赶入你国内。念我等乃是姻亲,我劝岳父大人,早日向朝廷写降书拿顺表,将箕子一伙流窜匪徒缉拿归案,小婿可保你孤竹国河东之地平安太平,望岳父大人速作决断。上写千,下缀万。看了姬承这封软硬兼施的书信,我问父王说:“父王,你是怎么想的。”
父王说:“归顺天朝大周,此乃天数,为父不想逆天而行。让我缉拿箕子先生,交给我们的仇敌,我做不到。这个两难的问题,我也正犯愁呢。”我说:“既然这样,一方面,父王何不上表拥护大周,以保我孤竹国河东免受战乱的侵扰。另一方面,父王资助箕子先生北去辽东,也不失为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父王说:“我儿说的对,不知道你是跟随箕子先生北去辽东,还是跟随父王守候这一方国土呢。”
我说:“我天性就不服周,追求的是人人平等的共和制度,儿臣愿意放弃世子的头衔,随箕子先生远去辽东,请父王恩准。”父王说:“既然我儿心意已决,为父就不强留你了,此去辽东你们还需要父王我做些什么呢。”
我说:“此去辽东,给养匮乏,减员严重,此次儿臣是代替先生向父王求救来了。”父王说:“粮草给养,我给你们拨过去,需要招募人员,我儿和先生可便宜行事。”我说:“如此我替箕子先生感谢父王的大力支持了。”父王说:“我儿切莫这么说了,为父不能亲自慰问箕子先生,给先生捎个问候去吧。”
放开他们之走之辽东5
公元前1043年9月7日下午,带着父王馈赠的给养、车辆,宫门外我、红云、辽西跪拜父母后,站起身来,春风、石头、颖新、丹阳也拜别了父王、母后,宫门前同鸿雁、夏风、殷红、二黑等人辞行。我拉住二黑的手说:“以后我不在父王、母后身边尽孝,你们就替我多尽一份孝心吧。”兄弟姊妹在宫门洒泪分别,红云从丫头春风怀中接过儿子墨一子健、辽西接过闺女墨一子薇,两人上了篷车,我跟八百将军、契商郡主、以及护卫、丫头上马,押送着给养物资去找箕子先生。
先生看到有了给养,暂时也心宽了不少。是夜晚饭后,箕子先生把几个主要的随行人员召集到一起,我把孤竹国这边跟大周北燕的情况跟大家做了说明。会上大家一致同意远离目前危险境地,到孤竹国北部孤竹营子一带活动,召集人马聚草屯粮,为开拓辽东做准备。
公元前1043年9月7日晨,箕子先生带领着这一千五六百人,从孤竹国南部大横河村出发,经刘家口北上出关,历经四天艰苦的跋涉,于公元前1043年9月12日到达今天辽宁省建昌县孤竹营子镇,当天晚上就安营下寨。
第二天先生就派景如松、南宫忽、鲁启、琴应、康侯等人到附近村镇招军买马、招收工匠的,派我和八百将军、书殷郡主、契商郡主等人收购粮食、棉花、种子等物资。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箕子先生的队伍又扩大到了五千人,粮食和物资准备充盈。
好景不长,公元前1043年10月25日,听说大周、北燕军队将山戎人赶回到现在的青龙、建昌县一带,先生再次被迫转移,同时将不便携带的青铜鼎、簋等就地掩埋起来。
公元前1043年底,箕子先生率领5000人马几经辗转到达了辽东地区,公元前1042年春节过后,箕子先生跨过当今的鸭绿江,到达现在的朝鲜北部地区,开始与原来当地的土著人一起开发朝鲜。
回顾三年来的风雨历程,几经战乱,几经逃难,箕子先生等人终于有了一片可以落脚安家之地了。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家开始在这片待开垦的土地上播种,他们种下的不仅希望,那还包括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一个人民和善,政治清明的新朝鲜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