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易宋 > 第258章 文星闪耀的汴京

第258章 文星闪耀的汴京(2/2)

目录
好书推荐: 红楼之蓉哥儿 我有一个聚宝盆 奋斗明末之有个客机空间 诡域:旧物收集者 谍战:我是活阎王 满门冤种炮灰,皆由师妹带飞 遮天:听劝后,我苟到大帝 不朽国士:从逆向工程到为国铸剑 重生从1993开始 我在华娱那些年

李清卿没有被调征入陕,薛王等人猜测,可能是他不精实务,节帅还需要他的状元招牌在汴京撑场面。

“德远和伯寓有写信回来,说起他们做的事,真是激奋人心,数十万鄜延、环庆诸路军民,举家北迁,入驻灵静河间之地,暂以军屯之法,广修渠沟,精耕细作。

节帅此前领长水、德胜、德绥诸厢军,军屯之法,善冠天下。依法在灵武旧地遵行,定会尽快恢复农耕,再复塞上江南美名。”

薛公素、王守绪等人对视一眼,默然不语。

刘节帅的治夏策略非常直白,党项六部,平夏部嵬名族,关系密切的其它三部,该杀的杀,该迁的迁,部众全部分散迁入内地,老老实实耕种。

剩下的两部和其它大大小小的蕃部,首领贵族要不被杀,要不被献俘的形式送至汴京,定居在中原。剩下的部众被分成十户、百户、千户,划入五行旗卫中。

占据灵武耕种区的汉人世家,杀了一批,投降的被置换土地,分散到陕西河东各州县。数十万百姓,原本被掠走的,发放钱粮送回原籍;定居数代的,留下一部分,迁走一部分。

留下的巨大空额,就由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等路的军民填补。这些宋民连家带口有数十万之众,半军半民,在苦寒的沿边寨堡里坚守了近百年,也该有所回报。

灵武旧地,尤其是灵静河间之地,水源充裕,土地肥沃,并不比秦川差到哪里去。现在分给他们,算是一种回报。

此策一出,这数十万军民就是刘节帅最坚定的拥护者。

说了几句,旁边吴敏引来了三人,其中两位还是夫妻。

“这位是户部尚书徐公(徐处仁),这位是前相清宪公(赵挺之)之子,赵明诚赵德甫,这位是他的夫人李氏。

赵夫人是苏门后四学士,齐州大儒文叔公(李格非)之女,外祖是太师王文恭公(王珪)。”

吴敏向众人介绍道。

他是大观年间的进士,攀附蔡攸得以一路高迁。蔡家败落,他迅速地灵活转进,改投王黼门下,甚至成为王黼与郑居中争权的急先锋。

更妙的是,等到蔡攸被神秘力量支持下重新复起后,吴敏与他的关系还更进一步。

八面玲珑,长袖善舞,遍识朝中权宦,与刘派的关系也非常不错。

寒嘘几句,赵明诚迟疑不定,大家都看得出他有话说,却一直转着圈,说不出口。

站在旁边的李清照说道:“德甫这些年,六游仰天山,三访灵岩寺,一登泰山顶。或题名,或拓片,拿到了大量的碑文。

妾身在旁整理,集成《金石录》第一和第二卷。书成后想刊行天下,青州偏远,只能印制简易之书。

金石拓片,有文有图,需得上乘印刷所。而天下印刷之术,精巧莫过于汴京和苏杭。苏杭太远,我等夫妇就进京,一来寻亲访友,二是寻找机缘。”

徐处仁在一旁说道:“老夫与清宪公和文叔公有故,两位晚辈拜到老夫的门下,必须得帮衬一把。闻得忠信书局印刷术独步天下,只是求门而不得入。

于是就转托于小友,找两位驸马帮忙搭个话,请宫主襄助此文坛盛事。”

潘正夫和石端礼对视一眼,原来是这事。应该问题不大,刘二郎和宫主愿意卖文人士林面子,尤其是这种事上。

再说了,这里面不仅有徐处仁、吴敏的面子,还有清宪公和文叔公面子,这两位在朝中和地方,还有门生故吏,有几分影响力。

“《金石录》,我等素闻大名,愿意帮忙说项。”

“谢过,谢过!”赵明诚和李清照两夫妻没口子谢道。

在宜春园一角,涂观孝、田邦臣、魏无涯等人正与一群儒生侃侃而谈,过来一位丰俊儒雅之人,拱手道:“无礼,无礼,在下秦桧,见过几位大才!”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我一个导演,你们找我买飞弹? 娇妻太野,长官他栽了 贵后 不是小宠物,是小祖宗! 贵女拒当吸血包,寒门白眼狼急疯了 华娱04:养成系导演 重回末世,从拋弃白眼狼全家开始 暗宠成真,京圈太子他上了瘾 陆总轻点跪,太太回国抢女儿了 说好拍烂片,娱乐圈巨头什么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