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595章 尾声(一)

第595章 尾声(一)(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第595章 尾声(一)

洛阳城西,几辆马车在田间小路缓慢行驶。

老朱掀开马车的帘子,探头看著半人高的殷米(玉米)田,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看看这庄稼,长的真壮实,这化肥真是好东西啊。”

马娘娘也高兴的道:“是啊,增產一倍还多,这下再没人反对打造工业体系了。”

老朱有些不高兴的道:“那些人就是太迁腐,什么数据问题,成本问题———”

“竟然还有人说没有先例,会坏了人心。”

“咱看他们就是因循守旧,无法接受新事物。”

“不,他们就是非蠢既坏,光想回到以前那老一套。”

“也就景恪总想用事实说服他们,换成咱早就一声令下,不愿意乾的全都滚蛋。”

马娘娘笑道:“景恪这是给后人立规矩呢。”

“做什么重大决定,都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

“在数据面前还不肯改的,那就是非蠢既坏,把他们罢官也是合理合法的。”

“否则都学你一拍脑门想干啥就干啥,坏事儿的概率比成事儿的概率还要大。”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老朱不高兴的道:“咱现在就一致仕老头,发发牢骚都不行了吗。”

马娘娘笑道:“好好好,是我错了,你就好好发牢骚吧。”

后面一辆马车上,听著爹娘拌嘴,朱標不禁露出了微笑。

再看向地里的庄稼,他就更开心了。

化肥真是个好东西啊,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了。

有多高呢。

一亩地的农作物產量加起来,不够製造化肥的成本钱。

这也是很多人反对的藉口。

现在粮食是够吃的,甚至还有极大的富余,完全没必要在这方面大动干戈。

不如弄点实际的,比如修铁路。

因为钢铁產量、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铁路的修建速度非常慢。

到现在为止加起来也就一千五百里左右,而且都是围绕洛阳修建的。

这玩意儿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群臣都希望能多修一点。

至於化肥—確实是个好东西,但高昂的成本决定了它华而不实。

关键是,围绕它打造一整套的工业体系,需要投入的资源更是看不到头。

很多人就觉得没必要。

还有些人觉得,可以慢慢来,不用看急。

对於这些人的迁腐短视,老朱恨不得亲手操刀把他们给剁了。

就连马娘娘都觉得,这些人迁腐的过分。

反倒是陈景恪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还反过来劝他们放宽心。

没办法,前世满清都被按在地上摩擦了,还有大把人反对洋务运动呢。

明朝这会儿,有人反对工业化就更不奇怪了。

在很多人看来,我们都已经是最强了,何必再折腾呢,

好好的享受盛世不就行了吗。

万一折腾不好弄巧成拙,大家歷史风评都会跟著降低的。

对於这种人,没必要太较真。

將他们排除在决策层之外,让他们去干一些安民的活儿就行。

然后慢慢的用新式官更取代即可。

这一大片属於皇庄,也是化肥试验由,

走出数里,来到了普通百姓的农田里,多也是种的殷米,很少有其它作物。

现在北方的农田,夏秋季主要种植和殷米。

至於原本的各种豆类,因为產量原因逐渐被放弃了。

但也不是彻底放弃,豆类能养地,每隔两年都会种一季豆子的。

这里的庄稼长势,明显比试验由差了很多。

又走出很远,看到了一大片殷薯地,一群百姓在地里翻瓜藤。

老朱从车上下来,走到一位头髮都不剩几根的老农面前,说道:

“老哥高寿啊。”

那老头笑道:“八十有三了,老弟看起来有六十?”

老朱大笑道:“哈哈,老哥这可猜错嘍,咱都七十六了。”

老头说道:“那老弟这身子骨可硬朗啊,一点都看不出来。”

老朱乐滋滋的道:“家里不愁吃喝,儿女孝顺,人开心了可不就显得年轻吗。”

“对了,老哥都这么大岁数该颐养天年了,怎么还自己下地干活啊,莫不是家里有困难?”

老头摆摆手,说道:“哪有什么困难,正如老弟你说的,吃喝不愁儿女孝顺,日子好著呢。”

老朱疑惑的道:“那你这——”

老头指著庄稼,笑道:“对咱老百姓来说,有地有粮就是颐养天年啊。”

“当年哪敢想这样的日子老头和老朱一起回顾了当年的苦日子,说的两人眼泪汪汪。

老头擦了擦眼泪,说道:“哎,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听这些了,”

“我和他们说这些,他们就觉得囉嗦。”

老朱安慰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日子,他们觉得囉嗦,说明现在日子好过了,这是好事儿啊。”

老头连忙点头附和道:“那现在日子確实好过,这都是圣皇他老人家英明啊。”

老朱心里別提多得意了,瞅瞅,咱就是这么得民心。

不过他也没忘了正事儿,接著问道:“我看周围人家都不种殷薯了,这是为啥啊?”

提起此事,老头骂道:“还能是啥,福享多了嘴刁了唄。”

“嫌殷瓜不好吃,慢慢的就不种了,都改种殷米了。”

这时旁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插话道:

“贵人您別听我爹瞎说,主要是殷薯不耐储存,自家吃不完又不好卖,慢慢的种的人就少了。”

“大家也不是不种,就是地头边角的地方种一些就够吃了。”

那八十三的老头怒道:“屁的不耐储存,就是懒。”

他儿子连忙说道:“是是是,就是懒,就是懒。”

老朱顿觉好笑,打抱不平的道:“老哥,这咱得说你两句了,你儿子说的有道理。”

“殷薯虽然高產,可確实不適合当主粮。”

“灾荒年景多种点应急救命尚可,现在是大好的年景,种一点当辅粮就好了。”

“正经吃啊,还得是五穀才养人。”

那老头的儿子笑道:“就是,不过大家都不种了也好,我家种的就好卖了。”

老朱若有所思的道:“这也属於分工了,他们专门种殷米,想吃殷薯的找你们採买一些。”

“你们多种殷薯,可以卖给有需要的人家,大家都方便。”

老头的儿子笑道:“对对,就是这样,省的地里种好几样,来回照顾还麻烦。”

闻言,老头又嘀嘀咕咕说他们懒云云。

老朱心下莞尔,接著又问起了肥料的事情。

一提起化肥,老头和他儿子就兴奋的不得了。

“侯爷那是天命贤臣,辅佐圣君的。”

“隔壁皇庄的地就用了侯爷肥,那庄稼生长的,真让人高兴啊。”

“就是不知道这肥啥时候能推广开,咱们百姓也能用得起。”

老百姓不懂什么化肥之类的,因为和陈景恪有关係,他们就称之为侯爷肥。

老朱就趁机说了化肥成本的问题。

老头父子俩顿时大受打击,肥料比產出还贵,这还有啥用。

接著老朱又说,如果搞工业化,大批量生產,能將价格压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