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无题(2/2)
陈景恪笑道:“其实很简单,虚实结合罢了。”
“朝廷建立的议会一一嗯,名字可以另外取一个,目前姑且称之为议会。”
“朝廷建立议会,要有一个常设机构来维持平日运转。”
“这个常设机构,就是实。”
“常设机构的官吏,都是朝廷直接任命的,而不是推举出来的。”
“他们的职责,是与各机构对接,及时获得各种法律制度的运转情况。”
“如果某条律法政策有问题,就及时拿出方案进行调整。”
“而且律法和政策,和现实比起来,总会有一定的滯后性。”
“议会的常设机构,如果能提前掌握这一点,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各机构作为律法和政策实施的主体,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也可以及时与议会沟通。”
“议会派人做过详细调查之后,再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给天子批覆。”
眾人不禁頜首赞同,这一点与他们所想不谋而合,只是没有他说的那般详细。
陈景恪又补充了几点,都是关於常设机构的人员设置,职能范围等方面的情况。
老朱等人也都参与了討论,
这一点他们比陈景恪还要擅长,有了大方向的指引,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一个类似於御史台的机构,当然他们没有监查权。
与大都督府、內阁、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等机构平行。
但不负责任何具体的行政、执法事务。
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收集分析全国的情况,给天子提供諮询。
並按照天子的旨意,对现有律法政策做出调整。
但他们制定的政策並不能直接施行,还要经过皇帝许可。
是不是和秘书处很像?
確实很像,但並不是。
因为议会是有一定实权的,考虑到皇帝因为意外原因,无法理政的情况,
议会、大都督府、內阁和都察院,四大机构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临时通过某些决议。
有人或许要说了,如果四大机构联合起来,岂不是能架空皇权了。
实际上並不会。
前提是,皇帝无法理政的情况下,四大机构还要达成一致意见,才能通过某些决议。
而且还是临时决议。
等皇帝可以理政了,隨时能废除。
反过来说,一个皇帝得无能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四大机构联合起来架空皇权?
真要是有人能做到这一步,那有没有这个制度,他都能架空皇权。
討论到这里,老朱忽然反应过来,说道:
“你不是说议会和察举制结合吗?怎么说了半天,和察举制没有一点关係啊。”
眾人也都露出询问的目光。
陈景恪笑道:“这里就是『虚”的那一部分了。”
“前面我们说过,大明的疆域太辽阔了,仅靠一个机构很难了解全部情况。
“如果强行去做,这个机构会非常臃肿,对朝廷的財政也是一个巨大负担。”
“而且当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片面,全指望他们,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藉助社会的力量。”
“通过察举制,选拔一部分人出来,给予他们议员的身份。”
“还有各行各业的资深从业者,也可以给他们议员的身份。”
“当然,皇帝可以直接赐予某些人议员身份。”
“议员不是官,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也不需要每天当差,平日里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就行。”
“他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收集周围信息,观察社会情况。”
“將其形成书面材料,提交给议会。”
“议会常设机构,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
“没用的归档保存,切中时弊的就派人去全国各地调查,详细掌握此类事情的情况。”
“议员的身份不是永久的,五年十年更换一批,以免有些人占著位置不干实事。”
一个產生源头复杂,又没有实权的身份,是很难催生出地方豪强的。
而且朝廷还不用负担他们的俸禄,能节省一大笔开支。
不用钱,就意味著朝廷可以多设置一些议员,
一个身份,拥有的人多了,也同样很难催生出地方豪强势力。
老朱大喜道:“这个方法好,咱怎么就没想到呢。”
既省钱,又不会导致议会权力过大,简直完美啊。
他可是太喜欢这个想法了。
其他人也都表示,確实很不错。
相当於有了一个专门机构,免费帮朝廷收集社会信息。
如此一来,想堵住皇帝的耳目,就会变得更困难。
陈景恪等他们消化的差不多了,才继续说道:
“如果仅靠议员自发的提交资料,对朝廷来说就太被动了。”
“而且,大明的疆域太辽阔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大家都只根据猾己本地情况提么议,很可能会给其他地域带来麻烦。”
“所以,议会有必要更加主动一些。”
老朱点点头,说道:“具体要如何做?”
陈景恪回道:“每隔三到五年,就將所有议员召集到一起开会。”
“在这个过程中,来猾天南海北的议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
“而且也更容易集思广益,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至於为什仆三到五年召开一次大会。
很简单,交通求落后了。
云南这些地方,往来一趟京城需要大半年时间。
如果每年召开一次,这些地方的议员啥也別干了,净赶路了。
不过可惜,对於这个提议老朱持反对意见:
“將这孙多人聚在一起,很可能会惹出乱子,咱觉得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话虽然很委婉,仿意思很明白。
虾至马娘娘和朱標,也都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朱雄英则没有发一言。
他不说话通常代表著,工老朱等人意见相左。
只不过作为儿孙辈,他不会当面和长辈唱反调而已。
所以,陈景恪也完全不著急。
反正有朱雄英在,很多事情无需著急。
恋把这个类议会的东西弄出来。
將来找机会,將离京城比较近的议员召集到一起开会。
让老朱他们亲眼看看实际效果一一如果那时候老朱他们还在的话。
到时候再慢慢扩大到全国也不迟。
接狡来,眾人就围绕这个方向,將这个类议会的机构全面梳理了一遍。
並拿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最后朱雄英说道:“这个方案暂时先不动,先趁著专项行动的机会,把执法权给分拆了。”
“等这件事情解决了,再回头慢慢弄立法权的事情。”
这个提议猾然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而且,朱雄英做事有计划有分寸,思想激进行为却很稳重。
这尤其让老朱、马娘娘和朱標满意,
他们最怕的就是朱雄英盲目变革,现在看来,是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