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541章 大明的歷史任务

第541章 大明的歷史任务(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最开始他並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大明驱逐虏恢復华夏,就是大变局啊。

后来察觉到貌似不对,这个变局来的有那么一点点点点大啊。

然后一个疑惑就產生了,陈景恪是怎么得知大变局到来的?

当时他认为,陈景恪是特別自信想要亲自开启一个大时代,所以才会这么说的。

可是后来隨著唯物论的出现,尤其是大同思想的定稿,他发现不对。

按照陈景恪自己的理论,歷史是人民创造的,那这个大时代就不应该由他个人来开启。

而是天下人共同开启的。

可是不由他开启,他又是如何判断出大时代到来的?

难道真的仅仅因为大明驱逐虏恢復华夏?

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他並没有直接询问陈景恪,而是试图自己分析。

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確实不是这块料。

今天陈景恪重提大变局,他就顺势將这个问题拋了出来。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您太看得起我了,我可没这个能力开启一个大时代。”

“歷史是由万民创造的,我们最多就是在关键节点推一把。”

“我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通过梳理歷史脉络推导出来的。”

老朱坐直身子,说道:“和咱说说,你是怎么推导的。”

朱雄英也同样非常好奇,这个问题之前確实忽视了。

他倒是想听听,陈景恪是怎么推导的。

换成以前,陈景恪需要思考、斟酌语言,才能进行回答。

这次他只是略微沉吟,就直接给出了答案:

“夏商周是华夏文明的探索期和奠基期,他们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

“夏政忠,忠之弊野;商政敬,敬之弊鬼;周政文,文之弊薄。”

这里的忠,指的是朴素、简单。

夏朝政治朴素无华,缺点是制度不健全有些不讲规矩。

商朝重视祭祀以威服人,缺点是过於重视鬼神而轻视了人,以鬼神事迷惑欺诈百姓的事情也多。

周朝注重礼法,但繁文节带来太多不便,且缺少人情味儿。

“但不管怎么说,夏商周开启了华夏文明,並且在思想上完成了高度统一。”

“这为秦朝地理上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汉是对夏商周的总结与再发展,他们奠定了华夏接下来两千年的制度模式。”

“但有些遗留问题,秦汉依然未能解决,其中一个就是贵族政治。”

“虽然歷史上没有明確记载,但根据蛛丝马跡可以推断,始皇帝也有过退功臣的举动。”

朱雄英恍然大悟,插话道:“读史的时候我就在疑惑,秦灭六国时的那些军功贵族都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他们没有站出来守护秦朝?”

“好像除了章邯、王离,就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名將了。”

“你这么一说,好像都说的通了。”

“始皇帝怕军功贵族肘皇权,於是就剥夺了他们的权力。”

“这些军功贵族自然心怀怨愤,再加上秦二世胡作非为,他们就坐视秦朝覆灭。”

朱元璋补充道:“早就离开权力中心的他们,就算想站出来保护秦朝,也没用了。”

“哎,秦始皇太急於求成了,谁对朝廷最忠心?肯定是军功勋贵啊。”

“国家才刚刚建立,民心尚未归附,正需要勛贵们帮忙稳固统治。”

“他早早的就把勛贵罢,別人一造反,可不就没人站出来帮忙了吗。”

陈景恪心里別提多怪异了,你老朱比始皇帝也好不到哪去。

最后让朱老四捡了个便宜。

不过还好,肉最后还是烂在朱家锅里了,没有改朝换代。

“秦朝灭亡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夏商周两千歷史形成的惯性。”

“六国贵族虽然失去了权势,但人心犹在。”

“等秦朝露出破绽,六国贵族迅速崛起分而食之。”

“汉朝在这一点做的就很好,承认了贵族群体的存在,给了他们一定的社会地位。”

“有效的安抚了旧贵族群体。”

“而且还重用军功集团,西汉军功集团掌权七十余年,直到景帝武帝时期才结束。”

“也正是因为核心框架的牢固,汉朝经歷了几次大动盪,都坚持了下来。”

“经过七八十年的发展,大汉民心归附,才有了后续汉武帝故事,才有了两汉四百年国祚。”

“但事情都有两面性,旧贵族也会把旧的风气带入新朝,造成一些遗留问题无法解决。”

“勛贵集团在前期確实能帮助国家稳固国祚,可到了中后期就会肘皇权。”

“非但如此,他们还会截断上升渠道,最终形成士族门阀。”

“士族门阀生而富贵,他们认为自已在血统、人格上都是高贵的,和普通百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

“如果在那个时候,想要推行人权思想,必然会遭到他们的毁灭性打击。”

“就算当时的朝廷採用分封制也没用,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承认百姓和他们人格平等。”

“这是根本认知问题。”

“隋唐两朝都在致力於解决士族门阀问题。”

“经过数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五代十国时期士族门阀的时代被终结。”

“宋朝算是平民时代的开端。”

“虽然我经常贬低宋朝,但也要承认,在文化制度上它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制度上,他们很好的收拾了五代十国留下的烂摊子。”

“文化上,完成了对佛教的吸收。”

“全面普及了教育制度,使平民也有了读书的机会。”

“完善了科举制度,使更多普通人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社会、经济、生產力等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为了解决五代十国武人乱政的问题,对军方过於打压。”

“最终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果。”

“因为无法消灭外敌,他也没有发展人权的土壤。”

“否则那些士绅地主、富商阶层,马上就能背叛大宋,向北方的辽金称臣。”

“元朝对华夏最大的贡献,是他將宋朝时期形成的文教集团,清扫一空。”

“等大明驱逐虏恢復华夏,所接管的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平民世界。”

“大明的开国集团,几乎都是普通人出身。”

“他们很清楚自己从何而来,不会认为自己在人格上就比普通百姓高贵。”

“大明解决了所有外敌,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內外环境。”

“再加上几千年发展,生產力也达到了一定高度。”

“这总总条件结合在一起,一个全新的大时代呼之欲出。”

“歷史已经搭建好了舞台,而大明就站在这个舞台的正中央。”

“唱好这齣戏,就是大明的歷史任务。”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