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529章 这个家不能没有老朱啊

第529章 这个家不能没有老朱啊(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第529章 这个家不能没有老朱啊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的解读有很多种,但不论怎么解读,都不影响古代朝廷將愚民视为治理手段的现实。

打仗?那是朝廷的事情,你们老百姓操那个心做什么。

输贏也都是朝廷的事情,没必要告诉普通百姓。

甚至为了战爭加税的时候,他们也是一样的想法。

税太多百姓缴纳不起,他们还会反过来责备百姓不能体谅朝廷的难处。

骂百姓是刁民。

陈景恪自然不会这么做,在他的影响下,大明朝廷是很注重舆论宣传的。

出兵之前会告诉天下人,朝廷要打仗了,为何要打。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打贏了之后,也会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刊登捷报。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同一天两个捷报传来。

大明周报虽然没有为此加刊,但也用了两个大版来报导这两件事情。

文章从头回顾了日本和西域的情况,以及它们和华夏的关係。

日本是徐福东渡之后,隨行人员和当地土著结合產生的。

东汉时期他们派人来认祖归宗,光武帝赐下了汉倭奴国王印。

日本第一次噬主发生在唐高宗时期,被刘仁轨击败,终於老实了下来。

一直到元朝,他们再次生出了叛逆之心,倭寇就是日本朝廷有意放纵形成的。

被大明教训了之后,他们虽然不敢再派遣倭寇,却始终口服心不服大明朝廷以宽宏的態度,希望能够教化他们,並册封了他们的君主为王反正就是狠狠的表扬了一番大明,將自己摆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然后就是长庆等人私下转让君主之位,这是对大明的羞辱,朝廷再三警告他们都不听。

於是出兵討伐。

他们非但不知悔改,竟敢负隅顽抗我英勇的將士们以寡击眾,四万人击溃日本十五万精锐。

但到了这会儿,我们依然不想灭其国。

哪知日本依然不知道悔改,竟然將大明册封的君主长庆给谋杀了。

明军方般无奈,只能出兵將其剿灭。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依然有叛逆不肯臣服,在逃跑的时候攻破了琉球国的王都,將琉球王室族灭。

如此穷凶极恶之国,实在世所罕见。

於是大明朝廷决定,废除其国祚迁徙其百姓。

为了不使这里的土地荒废,朝廷决定重新册封诸侯,並从大明迁徙百姓定居西域方向就更好说了,一句话就足够了:

察合台汗国乃蒙古人建立的国家。

大明打他们,那就是天经地义。

当然,文章依然从头盘点了西域和华夏的关係,最终得出一个结果。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篇文章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所有读过的人,都认为朝廷做的好。

同时又为华夏的强大感到骄傲,为自己身为华夏一份子感到骄傲。

族群认同感和荣誉感更加的强烈。

对於朝廷接下来的措施,自然也是非常的支持。

不少科举无望的读书人,自发前去衙门应聘,希望能在即將组建的诸侯国谋个一官半职。

不只是诸侯国,朝廷还刊登了对西域的治理办法。

不再搞羈地,而是由朝廷直接派遣流官治理。

报纸上还刊登了西域大开发计划,號召有志青年踊跃报名。

好处是很多的。

读书人通过考核,再培训一段时间,就可以授予官职。

在那边千上五年,回中原可以连升三级,千十年回中原连升五级。

同时也號召百姓去西域定居。

不论出身如何,哪怕是个乞弓,只要报名去西域的,直接奖励十贯宝钞,分土地农具种子。

最关键的是,只要报名直接分一个日本女子为妻妾,等到地方之后再分一个西域女子为妻妾。

听到这个好处,一时间无数穷人,光棍汉都动了心思。

西域又咋了,那可是日本娘们,平日里日本婢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尤其是光棍汉,之前一无所有,只要去西域直接就啥都有了。

啥?你说远离家乡是数典忘祖?

我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打一辈子光棍才是真的对不起祖宗。

去了西域直接就有俩老婆,生一大窝孩子,祖宗在九泉之下下巴都能笑掉了。

事实上,这么做陈景恪也实属无奈。

人口不够用啊。

目前在籍的汉人人口有六千一百万,可以说笑傲全球。

然而再看看大明已占领的土地,这点人塞牙缝都不够。

陈景恪一个头两个大:“这次我们是真的把所有能动的人都算进去了,乞弓都没放过。”

“实在弄不出更多人口了。”

“就这么著吧,王国先给五千户,公国三千,侯国两千,伯国一千。”

“先让他们把架子搭起来,后续再慢慢给吧。”

“只能如此了。”朱雄英也嘆道:

“歷朝歷代都嫌人口多,就我们嫌人少,恨不得再多一倍·———不,再多十倍都不嫌多。”

陈景恪笑道:“现在真有六亿人,我能把全世界都打下来。”

“算了別瞎想了,还是赶紧把分封名单確定下来吧。”

分封名单其实早就確定的七七八八了。

加开国字號的贵族有一百八十一家。

其中三十三家顶级贵族放弃了这次分封,比如徐达、傅有德、蓝玉等人。

耿子茂、李景隆、梅殷等人就更別提了,这会儿谁要是说让他们走,他们就和谁急。

不是他们高风亮节谦让他人,也不是不想要封国,而是他们想要的更多。

这些人或者他们的继承人,都是大明的高层决策者。

在大有为的时候,自然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

其次,大明周边发展受限,他们想去更遥远的地方。

比如殷洲。

那里才是真的海阔天空。

而且朝廷也確实需要他们来稳固统治,双方可以说一拍即合。

还有四十五家属於后起之秀,最近一二十年才崛起的,年龄普遍在三五十岁。

目前是军中骨干,也正处在大有为的年纪。

这种朝廷自然也不会放走,否则会影响到大明的国祚稳固。

所以朝廷也和他们协商过,就不参与这次的分封了。

当然,如果他们没啥追求了,执意要去诸侯国躺平,朝廷也不会强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