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527章 军屯制

第527章 军屯制(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以狐仙镇百鬼 开局掉马甲,废太子你听我狡辩 全家带凳子吃瓜,真千金爆料啦 八零:冷面军官被病弱美人拿捏了 我在幼儿园做满汉全席,全市馋哭 武技特效拉满,我杀穿高武! 假千金她一身反骨,专治各种不服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高武:我,人间武圣,镇压万族 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

第527章 军屯制

吃完饭又閒聊了一会儿,三小就哈欠连连,被奶娘带下去午睡了。

陈景恪和朱雄英则陪著老朱两人话起了家常。

这次他们並未谈政事,而是聊起了写书。

老朱虽然不大管事儿了,可人一点都没閒著。

他在写书。

將自己和马娘娘的一生全都写下来,这还是陈景恪给他的建议。

除了自传,老两口还將陈景恪歷年来讲课的笔记,进行全面的梳理。

准备留给后世子孙,这可都是帝王之学啊。

老朱曾数次说过:“有些东西用笔墨是无法传承的,只能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授。”

“蒙元的建立,让华夏失去了太多的传承。”

“尤其是大局观、世界观、家国天下观等等思想。”

“元末义军蜂起,英雄豪杰如过江之鲤。”

“然此时回头看,竟无一人拥有真正的天下观,咱亦是如此。”

“幸亏遇到了景恪,才知道了什么是家国天下。”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咱要將这些都写下来,传给后世子孙。”

“咱朱家子孙可以出现庸君,但不能出不明事理的昏之君。”

马娘娘每次都嘲笑他:“秦始皇当年也是这般想的,他还想传万世呢。”

“能將咱们看得见的后辈教好就行了,再往后的事情啊,就是儿孙自己的造化了。”

话虽如此,她却一直在帮老朱完成这部书。

可以说,老朱正在写的书,是陈景恪、马娘娘他们三人的智慧精华。

其实大家都知道,避免后世子孙出昏君,几乎不太可能。

但將这些思想传承下去,总归是一件好事。

就算將来朱家人不爭气失了国,这书落到別人手里,也算是一份功绩不是。

所以,对这部书老朱和马娘娘非常的重视,就连朱標而经常参与提意见。

说起来,朱標自己也在写书。

他写的是偏向於经济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书,其实也是对他六年皇帝生涯的总结。

陈景恪和朱雄英自然也时常给他们提意见。

就在他们討论的时候,孙福小跑著进来道:

“圣皇、娘娘、陛下,大喜,大喜啊。”

四人都有些惊讶,有什么大喜?

老朱似乎想到了什么,抬头问道:“可是日本或者西域有捷报传来?”

孙福喜道:“圣皇英明,正是西域的信使到了。”

“晋王阵斩黑的儿火者,灭察合台汗国,在碎叶川与秦王会盟。”

老朱大喜:“好好好,这个消息好啊。”

马娘娘高兴的眼泪都出来了,两个儿子都平安无事,再没有比这更让她开心的了。

陈景恪和朱雄英惊喜不已。

朱雄英立即起身说道:“信使呢,快带来见我。”

孙福立即出去把人带了进来。

报捷是个涨脸的活儿,一般都是派自己比较器重的人担任。

这次负责报捷的,就是朱的一名亲信。

首次见到圣皇、圣皇后、皇帝,他可谓是非常激动,以至於几次嘴瓢。

不过大喜事儿,也没人在意这些小问题。

他详细的讲述了朱出征后的事情,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缓解了老朱和马娘娘的思子之情。

这边还没讲完,孙福再次进来稟报:“耿大將军的报捷使者到了。”

老朱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之色,这么巧的吗?

马娘娘笑道:“真是双喜临门啊。”

很快信使被带进来,不是別人,正是杨洪。

对於这个名字,老朱、马娘娘等人都没什么特別的反应,只是忙著听他匯报日本方面的详细情况。

陈景恪却不禁多看了几眼,杨洪,莫非就是那个杨洪?

他对明朝中期的歷史了解不多,之所以知道杨洪,还是因为他拒绝给叫门天子开门,保住了宣府城。

想起朱祁镇,陈景恪就牙痒痒。

如果穿越到那个时期,他一准找个海岛当海盗。

然后攀科技树,一路打到北京,將这位土木堡战神给千刀万剐了。

只能说,朱祁镇逃过一劫。

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后世大概率不会有这个人了。

打量著杨洪,陈景恪暗暗想道。

如果他就是歷史上那个杨洪,也是一个可堪培养的大才啊。

即便不是歷史上那个杨洪,耿子茂派他来报捷,说明能力不差,也同样值得培养。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杨洪已经將日本的情况大致讲了一遍。

老朱自然非常高兴,夸奖了这两人並赏赐了一些財物,就让他们下去休息了。

四人热烈討论了一会儿,老朱就让朱雄英离开了:

“如此大的喜事,要赶紧告知天下人,你就別在这里陪我们了。”

朱雄英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和陈景恪一起起身就准备离开。

马娘娘叮嘱道:“別忘了派人给你爹报喜。”

应了一声,两人一起离开慈寧宫。

走在路上,朱雄英依然有些不可思议的道:

“两波报捷的使者竟然一天內先后出现,太巧了。”

陈景恪深以为然的道:“是啊,这就是天意啊。”

很快两人来到乾清宫,朱雄英派人召见內阁学士及各重臣。

事实上,这会儿该知道的差不多都知道了,群臣早已等候在宫门外。

日本和西域战场大胜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了洛阳城。

民间对此倒是挺平静的,大家早就已经习惯了大明的战无不胜,真正热闹的是官僚权贵群体。

对於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两场军事胜利那么简单,更意味著官场將迎来一次新老交替。

一次大家期待已久的权力交接。

按理说,权力交接是很多人都竭力避免的,因为谁都不想成为那个失意者。

但这次不同,没有输家。

即便是退出权力中心的那些人,也都得到了更好的补偿。

说白了,饼子做的更大了,可分配的利益就变多了。

权力交替也可以变得如此和谐。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掌权的开国勛贵们,比他们的继任者们还要著急。

当捷报传来,不知道多少人放声大笑,就差敲锣打鼓庆祝了。

俺们的封国,终於要兑现了。

想要再进一步的年轻一代们,自然也非常开心。

这群老傢伙终於退了,我们的时代就要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