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不想取標题了(2/2)
眾人都愣了一下,隨即反应过来。
足利义持问道:“那些阵亡將士的尸体——白天你让活人偽装成了尸体?”
伊藤正夫说道:“是的,我派了两千死士混入其中,至少有一千人活了下来躲在尸体里面。”
眾人皆敬佩不已,这真的是一环扣一环啊。
明军的情况,比伊藤正夫预料的要好得多。
毕竟是各军轮换防守,压力要小的多。
但一整天的精神高压,以及火的声音,还是让人精神疲惫不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疑问始终縈绕在大家心头,日本人到底在搞什么鬼?
梁永怀带领参军部的人,对著沙盘推演了一天,始终不得要领。
夜半时分,外面突然响起爆炸声,接著就是火的声音。
他只是往外面看了一眼就没有再理会。
敌人冒充尸体半夜突袭,这一点他早就想到了。
或者说,陈景恪带领总参军部推演战术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並且拿出了有效的预防办法,触发雷。
还將这个方法写进了操典里,作为必学科目。
大明对於火器的开发,已经远超这个时代。
各种火炮火就不说了,手雷、地雷也都有了。
只不过因为是黑火药威力不大,用来杀敌有点不够看。
但用来嚇嘘人,或者用来布置预警装置是没问题的。
之前布置阵地的时候,他们就在城墙下方不远处,设置了一些地雷。
果然,日本人在尸体里藏了活人,晚上想要偷袭。
这时有人忽然说道:“莫非日本人白天送死,就是为了设伏兵晚上好偷袭我们?”
眾人面面相,这个猜测確实很无厘头。
可—..排除了所有答案之后,貌似就只有这一个比较靠谱。
儘管这个猜测也一样很不靠谱,毕竟那可是几千条人命。
梁永怀摇摇头,说道:“兵来將挡水来土掩,不管他们有什么后招,我们接著就是了。”
“我倒还真想看看,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一名参军建议道:“要不要將这里的情况告诉大帅,万一敌人有什么诡计,
大帅也好接应我们。”
此战关係重大,耿子茂已经亲自来附近的港口坐镇,双方联繫还是很方便的。
梁永怀眉头微皱,自信如他自然不想还未开战,就先向上面示弱。
但考虑到这一战的重要性,他还是点头道:
“好,明日一早派人將情况告知大帅。”
第二天一大早,杨洪准时带人过来接防。
期间他和交接的百户閒聊道:“听声,昨晚很热闹啊。”
那百户骂骂咧咧的道:“可不是吗,这些日本人都有大病,躲在户体堆里半夜偷袭。”
“偷袭就偷袭吧,还不是一波衝上来,每隔大半个时辰就有一波,是真的烦。”
杨洪同情不已,但一想到自己也没睡好,也是一肚子牢骚:
“谁说不是呢,直愣愣的过来送死,也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算盘。”
那百户说道:“我先下去睡觉了,多杀几个人,替我出口恶气。”
杨洪说道:“放心,保证把你那份杀回来。”
很快换防完成,杨洪先是检查了一遍阵地,確认大家都没有问题才返回了自己的位置。
刚坐下没多久,元大石就摸了过来:
“百户,你猜我打听到什么了。”
杨洪心情正差,没空陪他大严密,没好气的道:
“有屁快放。”
元大石也不气,径直说道:“刚刚参军部的人统计战果,昨晚日本人发起了七次夜袭。”
“每次都有两百人左右。”
“今天早上清点了一下,打死了一千三百六十人。”
“你说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就这么点人,还分成七次突袭,这不是送死吗杨洪眉头皱起,那个问题再次浮现,日本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夜袭不应该是一波衝上来,突袭完就撤走吗?
就算是抱著必死的决心,那更应该一波衝上来,儘可能给对方造成破坏。
现在这一波一波的,怎么看都像是在送死。
可是,为什么?
不等他想通,日本人再次发起了进攻。
和昨日一般,一千人一批,排队衝进来送死。
而且这次他们的准备更加充分,盾牌更厚,已经能抵进二十五丈距离。
在这个距离,弓箭手拋射的威力也更大准確度更高,明军的伤亡也开始变高。
可是以交换比来说,这点战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两天三天—
日本依然排队送死,晚上也不停的进行袭扰。
只不过他们的伤亡从七千多,固定在了六千人左右。
无数户体堆在阵地上,看的人头皮发麻。
儘管是冬天气候寒冷,可地上的户体也开始腐烂,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味道。
这种环境,明显影响到了明军的士气。
大家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轻鬆,心头沉甸甸的犹如被石头压著。
但又说不清压力到底来自哪里。
伴隨而来的,是操作的失误率大增。
今天因为火药装填失误导致的炸膛,发生了十七起。
被日本人的箭矢杀伤的人数,也到达了三百余人。
梁永怀担心这样会发生瘟疫,试图与日本人交涉,双方停战一段时间,派人收拾尸体。
然而日本人的態度非常坚决,当兵就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人都死了,户体收不收敛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这十五万人,也都做好了为皇国尽忠的准备。
到时候大家的尸体堆在一起,活著是战友,死了血肉也要融为一体继续守护日本。
这个决绝的回覆,让梁永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果是前几天,他肯定会之以鼻。
什么十五万人同死,嚇嘘谁呢?
可现在他却不得不信。
也收起了对日本人的轻视之心。
不论如何,眼前这些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但隨即他就这样对部下说道:“我现在终於明白,侯爷为何如此重视日本了。”
“这样的对手,必须要一战而灭之。”
“否则他们就会如野草一般,一茬又一茬的生长。”
顿了一下,他想到了歷史上的一个国家,补充道:
“就如当年的高句丽一样。”
“而且日本孤悬海外没有外敌,他们发展的只会比高句丽更快,实力也会更加强大。”
说到这里,他转头对抚慰使道:
“注意將士们的心理,不要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