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决战前夕(2/2)
你踏酿的去港口看看,那里停的是什么?
况且,大明並未大规模炮轰南朝城池,態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就是来惩罚足利义持和长庆的。
谁惹的祸谁出来平,別想连累大家。
似乎是为了配合他们,大明水师正式发出文,向日本宣告此次目的:
惩罚褻瀆天子权威的长庆和室町幕府,若两人真的为日本子民考虑,就赶紧自缚来请罪。
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城內一座高楼上,看著停泊在港口的巨无霸,横山丸双腿发软:
“这————这就是天朝的战舰吗?实在太庞大了。”
松下清次郎一脸的骄傲:“不只是庞大,看到周身那些黑窟窿了吗?全部都是火炮。”
“整整一百八十门,整个日本都没有这么多火炮。”
这倒是贬低日本了,虽然大明有意封锁,可火器这个概念还是传入了日本。
但也只是將这个概念传了过去。
他们仿製了一些火和火炮,威力大约相当於宋末元初时期的样子。
数量肯定是超过一百八的,只是对战爭的作用非常有限。
只能作为辅助武器,在特定环境才能发挥作用。
横山丸却对他的话深以为然,看著海面上的战舰,说道:
“只这一艘战舰,就能击败日本整个水师吧?”
“呵——”松下清次郎失笑道:“那也配称水师?”
“就那几艘小破船,连我大哥的打不过,更別提和大明水师作战了。”
横山丸恭维道:“松下君乃我日本海上第一勇士,实乃我辈楷模。”
松下清次郎想起大哥教训自己,要礼贤下土,就矜持的道:
“横山君过誉了,不过是侯爷恩赐罢了。”
“我大哥已经將横山君的事情上报给侯爷,想来不久之后自有赏赐下来。”
横山丸大喜道:“谢松下君,此恩我永世不忘。”
两人互相吹捧了几句,话题文回到了正事上。
松下清次郎正色道:“耿大將军的文已经发出,这次的任务是將此文传遍整个日本。”
“务必要让日本子民清醒过来,不要再被二贼蒙蔽。”
横山丸回道:“嗨,我一定完成任务。”
很快这篇文就传遍了南朝,本就等著看戏的南朝实权派,这下更是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不是我们不听天皇號令,而是天子的命令来了,我们得听天子的。
你们先把天子怒火平息了,再来统治我们吧。
北朝那边也开始大范围传播,一时间人心惶惶。
正志得意满的足利义持,被大明的行动打了个措手不及,然后发出了灵魂质问:
“这么大的事情,大明怎么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出反应?”
说好的最早也要明年才能出兵呢?
这踏酿的提前了足足半年,让我怎么应对?
不多久,进一步的消息传来。
南朝实权派选择了自立,他们派去游说的使者,都被了回来。
北朝內部也出现了恐慌,甚至有实权派开始藉机挑战他的权威。
足利义持连忙派人封锁消息,同时紧急召集各大名商议应对策略。
让他和长庆去请罪?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打这一仗。
“只有打贏大明的这支军队,我们才有谈判的资格。”
“否则——诸位不会真的以为,大明会如此轻易就退走吧?”
其他人都不说话了,这是明摆著的事情。
大明惩罚足利义持和长庆是真的,但如果有机会,绝对不会介意顺手灭了日本。
大分封需要土地,没理由放过日本这块地。
所以,必须要先给予大明水师迎头痛击,才有保住日本。
只有保住日本,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
足利义持还是有一定威望的,很容易就將反对派压了下去,並统一了內部的声音。
但怎么打就成了问题。
日本没真正的水师只有商船,这是大明十几年经略的结果。
不是他们不想发展,而是只要造大船,不是被海盗袭击,就是莫名其妙失火。
要么乾脆出海一趟船不见了。
谁都知道是为什么,可没人敢管。
更何况当时对水师也没有迫切需求,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现在需要水师,却直接麻了。
不过很快他们就想通了,就算有水师又能如何?
看看港口停泊的大明水师主力战舰,拿什么打?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將明军引诱到岸上。
咱们打陆军。
这些人是非常有信心的。
他们手里的二十几万大军,可都是几十年战爭磨礪出来的。
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
越想他们就越觉得胜算很大,都是一个肩膀一个脑袋,谁怕谁啊?
打。
就在他们商量,怎么引诱大明水师上岸,將哪里作为主战场的时候。
陆后城的情报才姍姍来迟。
看著战报,足利义持先是皱眉,然后大喜。
瞌睡送枕头,就去陆后城决战。
虽然现在陆后城丟失,可那里的防御工事,是用来防范虾夷人的,非常简陋。
两军约等於是野战。
而且陆后地区可以设置营寨的要地很多,隨便就能找一处。
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占据要地防守。
明军远道而来,后勤压力更大,拖也能拖死他们。
足利义持越想就越觉得这才是王道。
於是,他就下令召集全军,前往陆后城决战。
倒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万一明军是调虎离山,趁我们出兵陆后,从背后袭击我们怎么办?”
足利义持眼睛里露出一抹狠色:“大明虽然是天朝,可毕竟是外来者,想要统治这里很难。”
“他们就算打下部分土地,最多就是劫掠一番就会离去。”
“而我们只要抓住陆后城的明军穷追猛打即可,就不信明军不来救。”
自古以来,远征的时候分兵都是兵家大忌。
如果明军真敢分兵,那才是最佳局面。
“我们先將陆后城的军队全吃掉,然后再回过头收拾后面的明军。”
“用一些贱民的命,换明军的命,换取最后的胜利,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