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关于明年工作开展的说明会(2/2)
它也是娱乐业唯一具备完整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
可以说是唯一能够从原材料(练习生阶段)到成品(合格的成熟艺人)进行流水线生产的企业。
这里说的成品可不是指简单出道就完了。
还包括让这个人收获名气和掌声,成为演艺界的中流砥柱。
简单来说,就是造星。
cj是娱乐业中唯一具备自主造星能力的企业。
包括像什么傻帽yg之类的都略逊一筹。
因为他们没有综艺、影视、颁奖典礼等渠道。
最终还是要跟别人合作,才能把自己推出的商品面向大众宣传。
所以选择cj的话,朴景旭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支持。
只要他能展示出自身的价值。
万幸这一块朴景旭向来是不缺的。
cj自然是他的首选,让他迟迟下不了决心的是——担心发生叔叔的前车之鉴。
如果cj单纯只是投资不插手经营的话,他当然乐意欢迎。
怕就怕cj不满足于坐着拿分红,想要进一步掌控朴景旭。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
只要再拉一位能和cj抗衡的巨头进场就好了。
这个人选恰巧也存在,那就是导致叔叔焦头烂额的罪魁祸首——sk。
不过他不能直接接受sk的控股,谁知道这两者会不会联合起来把朴景旭给瓜分。
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和sk联系紧密,和cj又不怎么对付的人。
原本条件如此苛刻的情况下,不一定会有适合的人选。
然而现实却很戏剧化。
还真就有这么一号人物存在,而且还是朴景旭十分熟悉的朋友。
那就是坐拥ses、boa、东方神起、sj以及少女时代一众韩流先锋的傻帽。
恰巧李秀满对他一直都感兴趣,相信只要朴景旭透露出这个意思,对方也不会拒绝的。
如果这两笔合作能谈成,那么他计划让出公司30%的股份。
其中15%给cj、10%给傻帽,5%给自家的jyp——未来如果loen真的收购了jyp,那么和傻帽联合起来正好能抗衡cj。
这么安排也是有深意的。(由于对半岛公司法不了解,所以拿我们国家的公司法作为参考基准)
首先朴景旭保证了67%以上的股份,获得绝对控制权——简单来说就是公司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
由于他自己的未成年人身份,所以股份计划由他父亲代持。
这三家加起来也才30%的股份,没有达到34%,满足获取一票否决权的条件。(对“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合并、分立、解散和变更公司形式”7类事项有一票否决权)
所以就算他们三家联合起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拥有据对控制权的朴景旭能把公司按自己的想法去经营。
这是同cj和傻帽两家谈判的底线。
倘若这两方不同意,合作就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公司朴景旭还会照常开起来。
反正成立公司的初衷就只是找个地方把他的综艺以及演员合约挂着。
不进行额外的经营活动,那么没有靠山也是暂时勉强够用。
只是这样一来,计划后年出道的初珑所在组合的经纪合约就不知道放在哪比较合适了。
有loen的隐患在,朴景旭也不可能把合约留在jyp。
就连他叔叔的想法也一样——missa的经纪约是打算放到收购的新公司中的。
像是wg和2pm的合约就没办法带走了,只能救一个是一个。
因为这件事,missa的出道估计要推迟到明年下半年。
实在不行只好跟着叔叔一样把合约挂在新公司了。
说回明年的发展战略说明会。
朴景旭以独立于jyp外的个人经营者身份登台之后,阐述了关于明年的发展计划。
“音乐方面,计划是三次回归。最近时常有灵感迸发,如果写出的歌质量和数量都适合的话,不排除把次数增加的可能性。”
频繁回归能收割听众的钱包,但也会让听众感到疲劳,消耗热情。
朴景旭当然不会有竭泽而渔的短视心理。
只不过发生了这次全网群嘲事件后,让朴景旭意识到了一件事。
如果他经常在歌谣界占据榜首的位置,无形之中会挤占别人的生存空间。
尤其是那些小公司就指望打歌翻身。
像这次的全网抹黑势必还会频繁发生。
朴景旭虽不惧,但一直让人把目光注视在他身上也不是一件好事。
举手投足都要打起十二分小心,生怕不经意间的动作就被有心人拿来当做攻击他的武器。
考虑到这点,他有意降低回归的频率。
到这里看起来是不是和他在大会上说得截然相反?
别着急,并没有错。
正因为要减少回归频率,所以朴景旭决定最后再玩把大的!
今年入选音源本赏却遭到广泛质疑,他心里没有怒气也是不可能的。
不论这次能不能拿本赏,他都决定拿出一张质量和传唱度皆为上乘的优秀专辑来回应黑粉的嘲讽。
当然,多次回归也是为了销量做打算。
朴景旭还肩负着把初珑她们送出道的使命。
他会如此上心不是因为是什么专门帮别人实现梦想的大善人。
原因除了和初珑那群练习生关系很好外,更重要的是,他也能从中获取不菲的利润。
倒不如说,朴景旭的真面目是利益至上的资本家才对。
这准确来说算是他的一次投资行为。
不过一下子投入全部身家称得上大手笔。
这也凸显出了朴景旭的自信。
他并不是盲目自信。
而是有着事实作为依据。
首当其冲的一点,投入越多,赚的也越多。
尽管爱豆这行业不存在一定下限的投资回报率。
但很明显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看重的不是什么旱涝保收,而是冲着博一个超群收益的上限来的。
看看东方神起、sj和少女时代为傻冒赚了多少钱就知道了。
在这个领域处于顶端绝对是一本万利的收益。
半岛国内的爱豆市场已经是逐渐趋于饱和的状态。
不说这个市场的竞争是零和博弈,赢家通吃一切。
但是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在没开发新资源的情况下,资源存在于一定数量。
处于顶端的胜者将会拿走大部分,也是最优秀的部分。
剩下的才轮到行业内的小虾小米来瓜分。
就目前情况来看,顶端基本只容得下几家公司。
比如三大。
以前是dsp和傻冒两家。
不过随着市场不断开辟,没落的dsp逐渐被jyp和yg所取代。
三大为什么难以被撼动?
一方面是练习生生源的优异,幕后团队数量和素质远超小公司。
资金和人脉等资源也非小公司可比拟。
另一方面就是市场已经饱和,养不起第四个巨头了。
想取而代之的前提是三大之中有人掉队了。
此消彼长之下,才可能代替位列三大。
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场依然是被三大把控绝大部分资源。
无论三大是哪三大,反正市场就只能容纳三家大型企划社。
之所以能从上世纪90年代两家争雄变成新世纪的三国鼎立,就是以前市场还没饱和。
随着深入开发,最终形成的三家对抗格局已经是市场开发完全后的稳定形态了。
在未来可能会容纳更多的赢家。
但光靠国内市场是完全不够的,毕竟半岛人口就五千万。
所以想要让收入和利润获得大幅度增长,开辟国外市场势在必行。
这也是为什么李秀满频频把目光投向海的那一边的岛国和隔壁的五千年古国。
无他,国内已经赚不到更多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