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血色中秋—残酷的镇压(3)(1/2)
裴特烈在儿子走后,匆匆整理了一下仪容,便是乘坐马车前来皇宫觐见皇帝。
在dì dū洛阳乘坐马车,一般情况下,只有皇族才具有这样的资格。
宰相裴特烈则是得到皇帝李友德特许的,这足以看出皇帝对裴家的恩宠。
事实上,裴特烈在李友德继位时,的确是出了大力气的。而且,他的女儿,还是当今皇帝的正宫妻室,也就是皇后。
算起来,裴特烈虽然不是真正的皇族,可也算得上是标准的“皇亲国戚”了。
马车停在皇宫门口,裴特烈下车就急忙进去了。
无论何时,进宫门都不必通报,这也是他这个宰相才有的权利。
皇帝李友德是个看起来有点弱弱的年轻男子,当年先皇宾天,在七位皇子的权利斗争当中,由于岳父的强力支持,他才得以登上大宝。
事实上,李友德并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守好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安安心心的过rì子,这就是他的理想。
甚至于,当年如果不是裴特烈的坚持,李友德连这个皇dì dū不想当,只想在家做个安乐王爷。
所以,把什么事情都留给大臣们处理,军国大事都交给国舅宰相来决断,平时一般不上朝,即使上朝,也是顶多在朝会上表扬一下某位大臣,或是谈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行事软弱,就是这位皇帝的一贯作风。
裴特烈对皇帝这种消极怠工的行为非常不以为然,但他也不甚在意,因为这样才更能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虽然都有五十多了,可裴特烈还是有着一番抱负的。他希望让大德帝国在自己的手中,变得像当初天岩帝国那般强大。
不过裴特烈并没有什么不臣之心。强势的宰相和弱势的皇帝,也刚好维系了大德政局的平衡。
而李友德也正因为极少批阅奏章的关系,知道发生叛乱的情报,要比裴特烈还晚上一段时间。
听说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叛乱,这个平时不怎么管事儿的皇帝也急了,正要差人找宰相来想办法。而这时,裴特烈却已经到了。
看到满脸愁容的皇帝,裴特烈急忙走上,就要行礼。
他对李友德还是很恭敬的,虽然即使一些事情不和李友德商量,手握大权的他也可以直接处理。
但是裴特烈却觉得,只有在皇帝面前,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
“相国免礼,赐坐。”
李友德急忙道。
“相国,你看这该如何是好,jǐng备司奏折上提到叛军的规模已高达十万,都到了南阳城了。这该如何是好,是不是应当暂时迁都,朕还想请你快快拿个主意啊!”
虽然料到个xìng软弱的皇帝听到这次大规模叛变的消息后,可能会很是慌张,但裴特烈怎么也想不到皇帝竟然会想到迁都上去。
“陛下莫急,迁都之事万万不可。以前方情报来看,叛军只是迫近南阳,并没有真正攻打到南阳。”
“依微臣猜测,叛军很可能是到了方城一带。方城是一座坚城,正规称为军就有近两万人,相信能抵挡一段时间。”
“这些叛逆只是一群流民,一帮乌合之众,还敢号称什么“十万大军”。只要从前线掉派回来一个军团,再加上南阳的黄得功部,两向夹击,消灭这股叛逆是迟早的事。”
大德帝国黄得功军团驻守南阳,在这个时代,黄得功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将,他本身还是个剑王强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