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受灾(2/2)
又走了几十里后,终于是到了延津,也正式进入了受灾区。
正如那工部官员所说,洪水是一点点蔓延过来的,此时的延津县内,水面已经是潮湿一片,用脚原地来回的踩上十来脚,就有水溢出。
延津县令王华早已经接到了通知,也是一身泥水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拜见大家。
李承乾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得知,目前延津洪灾的情况比起汴梁来说,还是比较轻的,主要问题就是灾民安置的问题。
好在周边的州县早早的已经开始进行支援,而且本地的道教、寺庙、富户都在积极的参与救灾。
只是如果不尽快堵住汴梁的决堤口,万一等水势蔓延过来之后,后果谁也不敢预料。
李承乾听着王华的描述,看着不远处高地上的无数百姓,心知情况万分紧急,便立刻命王华派人带路前往汴梁。
王华再三劝阻李承乾不要身临险境,但看他态度坚决,无奈之下也是带着众人到了临近的码头。安排了人员和船只之后,才看着他们往汴梁而去。
众人在船上查看,只看入眼之处都是汪洋一片,时不时的就能看到人或着各种家畜的尸体,家具、树木.,让人看的也是心塞不已。
而且这些障碍物给行船,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一路走走停停,艰难无比,终于是到了汴梁境内。
又往前行了一阵,水面上的行船多了起来,大小船只穿梭在水面之上。
有的是官府船只,再搭救高处落单的人。
还有的船只在打捞水面上的障碍物,进行清理。
有的是把一些安置点的灾民把汴梁城附近转移.
又往前行了一阵,就看到有几处土山和高坡,上面密密麻麻挤满了人群,熙熙攘攘,漫山遍野,远远望去似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等再走了一些,就看到在人群中其实还是有不少帐篷的,大小不一,虽然看着简陋一些,但好在遮风挡雨还是没有问题的。
再仔细观瞧,只看山脚的位置,还都搭建的有粥棚,有人正在施粥,百姓们排队等着领取,竟然还有人在维持秩序。
这一幕看的李承乾、李勣是连连点头,这朱一潭的政务能力确实出色,面对如此的乱局,还能安置住灾民,稳定局面。
只是一旁的袁守为却有些纳闷,因为他视觉出众,就发现那些施粥的、维持秩序的。
要不是身穿道袍,要不就穿着僧服,还有不少是下人的打扮,就是没有看到有一个身着官府的人,哪怕是一个杂役都没有看到。
就在众人查看灾情的时候,已经是到了汴梁城下。
因为此时的汴梁城选址较高,再加上有四条河道泄洪的缘故,所以此时的汴梁城地面积水倒不算太多,勉强可以行走。
船夫找了个位置把船停好,自有王华安排的人带着众人往汴梁城内走去。
而此时的汴梁城外又是另外一幅场景。
路两旁搭建了不少凉棚,四面漏风,在里面居住的百姓也不是很多。
大家不由得疑惑不解,这一看就是官府设置的救灾点,可是为什么和刚才看到的比起来简陋那么多呢。
又抬头往前看去,前方不远处也是一溜摆开了二十几个大锅,热气腾腾,想来里面煮的应该就是热粥。
可却没有几个百姓领取食物,只有十几个杂役没精打采的站在后面,还时不时的打上一个哈欠。
和刚才那些高坡之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家愈发疑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