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置换(上)(2/2)
这些王姨他们都是经历过的,无论是当年的黄浦江畔,还是各地的清乡队。
联防队的实际样子,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出发点不同而已。
论到实际的做事手段,无非还是硬打。
“三儿,这话可是不能说出来的。
这事儿我还得回家问一下。”
联防队的组成,王姨是清楚的,但陈家老三的说法就有些叛逆了。
乱不乱即便是他说了算,也不敢让人知道的。
能说到这里,王姨也知道陈家老三这是尽力了。
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想想上次的话题,王姨这边却有些迷茫了。
大好的形势,真能变成陈家老三说的那样?
“王姨,有句话我也得说在前头。
谁能进,谁不能进,您家这边可得拿捏好了。
平时就多吃多占的,惯于见风使舵的,最好别弄进来。
不然到时候大家伙都落不着好。
房子还是上次说的那样,买房子落户,跟脚不瓷实,以后的麻烦少不了。”
对于王姨这边,陈冀生也有些无奈。
不拉一把,街道办主任的位置,很可能就会旁落。
少了街道办的支持,联防队做起事来,也就有了掣肘。
至于上面安排新的街道主任,这个陈冀生可以通过老钟那边协调一下。
一个街道办的主任,还是可以跟上面讲条件的。
而且风雨一时半会也不会席卷到街道办这一层级,王姨这边有了准备,也不一定会被撤换。
陈冀生说到落户,王姨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事情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料,落户可是个大问题。
“三儿,落户是不是等一等、看一看再说?
王姨给你算一下,住在大院,虽说跟住在南锣是一样的定量。
但服务部的粗粮跟粮站的粗粮是不一样的,离开了大院,许多福利也就没了。
谁家不是拖家带口的,单指着粮本上的定量,许多家都是吃不饱的。”
开着车的陈冀生扫了王姨一眼,知道她说的是实话。
小米在这个时候,可是算粗粮的,三十斤棒子面跟三十斤小米,可不是一样的粮食。
而且粮本上的粮食,在粮站也不是给钱给票就能买到的。
跟供销社一样,除了需要钱票,供应量也是一道卡脖子的坎儿。
大院的服务部,那是有部队补贴的,同样价格的东西,跟街上的食堂,也是有区别的。
这些也不是能深究的东西,对此,陈冀生只能无言以对。
但是,涉及到了风雨,有些话对王姨,他也不得不说。
毕竟,风雨初期,还是需要王姨手中的权力,来做一些善后的。
“王姨,许多事儿现在做,本就晚了。
夏天,不用到夏天,差不多脱冬衣的时候,您就差不多能看清楚了。
但那个时候,您还能落户南锣吗?
正好我想在北海这边弄几座宅子,家里人头不够。
您给找几个人,替我顶一下人头,我在南锣这边也置上一批宅子。
但咱们有话在先,房子是我的,事情过去之后,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谁要是昧了我的房产,那咱们之后就要论论生死了。”
能说出这番话,陈冀生这边也是尽力了。
四九城的房子,不用等到四五十年之后,就有不菲的升值空间。
等他四十岁左右,房产的估值,就会惊掉一些人的下巴。
房地产的红利,他还是可以正经捞上一把的。
当然风雨之中,他也可以大批量的搜刮房产。
但是,那总有些趁火打劫的意思在里面,有顾家在,这些事儿,还是不干为妙。
在风雨前期囤积一批不错的宅子,而且还可以保护很多人。
以后,有人想要以此为话把儿,也得考虑一下自己够不够份量。
国内的布局,跟港城不一样。
在港城,只要有钱、有力量,资本不能做的事情,很少很少。
但在四九城,方方面面的牵扯太多,没有一个高大上的理由。
房产占的多了,也是罪孽。
给王姨以及她家里的一些关系,作为庇护所。
那这些房产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了。
但是人心难测,许多话,陈冀生也是不得不说。
不然以后一样少不了麻烦的。
陈家老三的折中办法,王姨是认可的,只是住进来之后,粮食是个很大的问题。
还有一点,王姨这边是需要清楚的,那就是陈家老三的钱是从哪来的。
躲避归躲避,但稀里糊涂上了贼船,也是需要杜绝的。
“三儿,你这钱的来路?”
盯着开车的陈家老三,王姨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个是必须要说清楚的,之前陈家的小孩,个个都买了房,还能说是积蓄。
再买,钱的来路必须说清楚,不然她也不敢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