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第355章 袁术称帝(1/2)
第355章 袁术称帝
李文侯封王之后,李耀也确实遵守约定,给下面的文臣武将先后封侯,不过封的都是亭侯,食邑只在三百户以及七百户之间。
够可以了,毕竟天下还有一半没打下来,这个时候封赏太过,怎么激励他们,出谋划策,奋勇杀敌。
而且,汉代的食邑制,源自战国的封君制,给了食邑,食邑内的百姓,以及税收,全部都由诸侯支配,这是对功臣的奖赏,也会减少国家力量,关西人口,田地,本就少于关东人口,田地,这个时候,不宜滥封。
但是这次,李文侯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顶着“非刘姓称王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了目前大汉唯一的异姓王,这个时候需要凝聚人心,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集团。
效果其实相当不错,举个例子,原本的历史中,曹操给关羽所求的汉寿亭侯,关羽就非常的珍惜,而且自那以后都是打着汉寿亭侯旗号,其实这个汉寿亭侯,也只有五百户食邑。
再比如是,荀彧,荀攸,这对叔侄,作为曹操重要谋士,同样只有几百户的食邑,就是因为连年战乱,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曹操才会显得如此“小气”。
像是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这些家伙,他们入主朝廷之后,全是封的最顶级的县侯,没有半点规划,难以成就大事。
这次李耀大封亭侯,无论在朝中的李傕,郭汜……还是在外面的段煨,杨定……全是将军这一级别,既肯定了对大家的重视,也没有让爵位太过泛滥。
得到爵位的人,对于爵位无比珍惜,没有得到爵位的人,更是对于爵位无比渴望,唯一的共同点,他们对于李家父子无比认同,毕竟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自然感到无比认同。
自己爽了,让手下的人也爽一爽,才能聚集人心,只顾着自己爽,不让手下的人跟着爽,容易离散人心。
李文侯受封凉王,一是这种消息根本瞒不住人,二是这种消息确实不用隐藏,没过多久,消息传到关东,关东诸侯都很震惊,一时之间人心浮动。
无论心中怎么想的,表面都是悲痛大骂,但是,李文侯第一个吃了螃蟹,他们难道没有一点别的想法?
还是有的,剩下这些关东诸侯,又有几个,不对称王,甚至称帝,没有半点想法,只是全都藏在心里。
非刘姓称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李文侯破了规矩,关东诸侯应该群起攻之,但结果是,他们骂的很凶,但是没有实际行动,因为各自身边还有大敌,实在是顾不上关西的李文侯。
大河以北的袁绍,公孙瓒,谁都想将对方消灭,打了几年,但是谁也没能够将对方消灭。
袁绍对公孙瓒的幽州突骑,很难成建制的进行消灭,公孙瓒对袁绍依托城池构建的防线,想要全面突破也是非常困难。
打到最后,完全就是打的后勤,冀州富,幽州穷,到了现在,冀州百姓哀声载道,幽州百姓民怨沸腾,没有赢家,都是输家。
大河以南的曹操,刘备,袁术,三人互有仇怨,没有联合可能,这几年里,没人真正调集大军彻底消灭其中一方,转而开始争夺一城一地的归属。
刘备与袁术争夺下邳,广陵,袁术与曹操争夺汝南,曹操与刘备争夺北海,三方势力不断角逐,外加一个在荆州的刘表,主打一个谁都不帮,谁也不想得罪。
快速扩张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能够剩下来的,包括在关西的李文侯,李耀父子,还有在关东的同样都是狠人,没有一个简单角色。
袁绍收拾不了公孙瓒,曹操没有掌控天子,东汉末年很有名的官渡之战,大概是不会出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