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第340章 落户关中(2/2)
说到这里,李耀又看向李文侯,他跟李文侯也聊过了,就是关于称王的事:
“阿父,我在关中,等着您带人过来,我会做好一切准备,那小皇帝,还有朝廷百官,都将是您称王的见证者!”
蓝田,上雒,商县,在这三个地方,李耀势力最为纯粹,加上三千骑兵家眷,简直纯粹的不能再纯粹。
匈奴人好像特别的骄傲,而且他们数量很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乱子,有时候聚众反抗,有时候联合逃跑……大概接受不了被羌人奴役的事情。
当然关键还是粮食,不管哪里都要粮食,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粒粮难倒老百姓……
相信多敲打几次就好了,真当现在还是几百年前,来了河湟,就得遵守他们李家的规矩,要么夏冬狩猎夺魁,要么战场带回首级,否则要敢联合反抗,那就只有人头落地。
这是大势所趋,现在田地越开越多,导致草场越来越少,与其内部争论田地以及草场比例问题,不如向外进行索取,以后大致格局就是塞内耕种,塞外放牧。
赵嫣忍着不舍说道:
义从三军,正如李耀所设想的,已经将散乱的河湟汉羌势力,作为李家私兵,变成一个利益整体。
但不同于三四年前,那个时候,他只是一个人,带着三千骑兵离开,这次,带着妻儿,还有三千骑兵以及他们家眷,足足有着上万多人。
最后,等回到了关中,时间已经来到七月中旬,对于人员安置,李耀有些想法,没安置在长安,而安置在上雒。
如此过去了一个月,李耀必须再次离开,现在他作为主心骨,不能长期离开长安。
“唯!”
离开之前,李耀郑重辞别父母:
李耀点了点头说道:
“这肯定的!”
在回来的时候,三千骑兵,轻装简从,在离开的时候,上万多人,走走停停,两次速度能一样吗。
适当鼓励种桑养蚕,编织锦缎,可以增加百姓收入,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买不起,用不起锦缎,想让更多的百姓有衣穿,可在野地种植苎麻,哪怕只是粗布麻衣,那同样是越多越好,除了流民之外,还有很多百姓,都没两套换洗衣服……
这三四年没有回来,老家变化是真的大,不止关中,恐怕就是益州百姓,都没有凉州百姓过的好,这还是以前那个最穷的凉州……
“阿父,阿母,长安不能没人看着,我不可能长期离开,但是以后,我都可以经常回来,不会再像以前那般,三四年没动静……”
这不是谁一个人的意思,其中牵扯太多人的利益,夺取越来越多的草场,养育越来越多的牲畜,这是上下共同诉求,李家只是占的最多。
因此就连自己家眷,北宫月,姜云儿,李元,李惠,也主要是住在上雒。
至于长安,作为风暴中心,李耀可是不想留下什么软肋,别看现在还算平静,但是等到天子逐渐年长,估计麻烦的事情还都在后面。
分发房屋,田地,这些都不算是什么麻烦,有了固定财产,再给做个登记,也就算是正式落户关中。
其中稍麻烦的,就是介绍北宫月,姜云儿,蔡琰,三人相互认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纳妾不算什么大事,只是李耀不想家宅不宁,调节起来就要费点功夫。
(本章完)